
跨境電商,三年,歷經生死起伏......回想2014年,跨境電商零零星星地興起于北上廣深杭;2015年,跨境電商真正迎來爆發的元年;2016年,跨境電商急轉直下進入洗牌年。受制于年初的跨境新政,一大批中小跨境電商平臺迅速出局,而也有像星家加、網易考拉海購這樣有特點、有實力的跨境電商逆勢崛起、成為最具前景的跨境電商平臺。
“過山車”式創業 跨境電商洗牌成功
如果有一個詞來形容這“三年三變化”的跨境電商,那么非“生死時速”莫屬。受惠于2000年以來頭個十年的大發展利好,中國經濟呈現飛躍式發展,年均GDP增速超過7%,因而“消費升級”概念呼之欲出,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跨境電商發展,尤其需要通過“進口跨境電商”拉動消費,一時間“免稅”、“補貼”等開放政策促使四大一線城市興起“跨境電商潮”,并且在2015年終于得到爆發。
所謂“物極則必反”,2015年末跨境電商出現一系列問題,包括“假貨”、“非標品”、“服務體驗差”等等,跨境電商隨即遇冷,彼時中國創投圈還遭遇了史上最冷“資本寒冬”。“兩冷”疊加,許多中小型跨境電商平臺終于熬不住,融資困難、商品賣不出去、流量成本高企......一系列問題造成公司資金鏈斷裂,從而不得不關閉平臺。
破局:跨境電商重新審視“供應鏈”和“服務”
經歷過四八新政,涅盤重生的各大跨境電商業績不斷走高,紛紛有成為跨境電商領頭羊的趨勢。其中受惠于網易平臺的大流量牽引,考拉海購擁有先天的獲客優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星家加跨境電商實現了業績的突飛猛進,成為了發展速度最快的跨境電商平臺。
流量、商品和服務,是跨境電商的三個核心要素。網易考拉占據“流量”的先天優勢,而星家加跨境電商則是從“商品”上手,從“供應鏈”和“服務”兩面打下堅實的跨境電商特色。網絡數據顯示,星家加、網易考拉在“雙11”、“雙12”等重大電商節上都收獲頗豐。
上半年,一些紅極一時的海淘平臺紛紛出現“假貨”問題。星家加跨境電商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犧牲成本、堅決不提供假貨商品,從貨源、國外內陸運輸、國際空/海運,到保稅倉、國內運輸、售后整條產業鏈上去打造一個正品保障體系。
為了從根本上能夠采購到正品貨源,星家加在全球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成立分公司和辦事處,保證可以從原產地實現進貨并全程監督運輸。同時星家加精選上、中、下游供應鏈,除了深耕商品的生產,還包括打造技術壁壘、與EMS等國內外頂尖的物流合作伙伴,確保了技術、運輸、物流環節的高效體驗。
何去何從,跨境電商如何選擇戰略定位?
跨境電商存在的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跨境商品。那么從戰略上就需要細分,比如:整條跨境產業鏈分為上、中、下三游,上游注重生產、運輸、物流,中游以技術為支撐,下游以全渠道思路將最好的商品提供給消費者。
以星家加為例,它的品牌定位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并始終強化“綜合型電商”定位,堅持從“供應分銷”、“商城”、“線上+線下體驗店”、“傳統零售互聯網+”四大戰略全渠道為消費者提供商品。下游占據了前瞻性的渠道思路,而在上游、中游,由自己控制著供應鏈、運輸物流和服務,那么星家加將牢牢掌控著商品和服務的話語權,能夠真正的實現“美好生活供應商”的愿景,將最好的商品提供給消費者。
從2014年的興起到如今的平穩,期間跨境電商進行了很多試錯,內容基因強的平臺沒有做好供應鏈,有供應鏈的平臺做不來流量。星家加另辟蹊徑從“上”、“中”、“下”游三個方面,解決了當前行業的各大難題,不用過度依賴政策、自控供應鏈和服務,全渠道拓寬流量......
或許跨境電商平臺應該都明白,電商的本質:就是將最好的商品提供給消費者。所以無論哪種模式,只要能做好“流量、商品和服務”三要素,那必然將為跨境電商的新出路之一,星家加的快速發展無疑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