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抄貸、招工美容貸、捆綁搭售保險等,成為套路貸、套路騙新花樣,掉入陷阱的多為年輕群體
?變種套路貸團伙分工明確、犯罪鏈條長,用各種手段規避和轉嫁風險,糾紛類警情久偵難破,當事人的賠償訴求難以得到滿足
?破解套路貸,既需要相關部門升級監管手段,補上監管盲區,也需要年輕人擦亮雙眼,提高防范意識
信了手抄貸,貸款沒見著卻被騙走高額服務費;信了月薪8萬元的招聘廣告,工作打了水漂,臉上還被動了刀;信了專業機構,貸款前卻被要求買保險,還款困難就被軟暴力催債……
記者調查發現,套路貸又出新花樣,欺詐手段更具迷惑性。一些年輕人因社會經驗不足、防范意識不強,容易落入變種套路貸陷阱,甚至有人為償還債務加入犯罪團伙。
疫情發生以來,剛需人群資金壓力增加,變種套路貸、套路騙又有抬頭之勢。受訪人士表示,相關職能部門需加強監督工作,對犯罪活動實施全鏈條打擊整治、加強曝光力度,形成有效震懾。
嚴厲打擊“套路貸” 勾建山圖/本刊
套路極深:被騙后仍沒察覺
“使用5年,先息后本,無前期費用”,一則貸款廣告讓打算創業的王峰(化名)撥通電話。業務員在電話里說,公司能把貸款人“包裝”成資質良好的借款人,由客戶經理“一對一”進行話術培訓,再手抄一份材料后,就能通過貸款機構“面簽”,順利獲得貸款,該公司只收取服務費和“包裝費”。
在繳納10多萬元費用后,王峰在指定貸款機構“面簽”時,被告知手抄材料有錯誤無法批貸。當聯系“包裝”公司時,對方表示可再次提供服務,但還需繳納服務費等,王峰只好放棄。
類似警情積少成多,北京市公安局機動偵查總隊會同法制、網安總隊和朝陽公安分局等部門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今年8月,北京警方一舉打掉三個手抄貸詐騙團伙,刑事拘留129人。
除了手抄貸,招工美容貸、捆綁搭售保險等,成為套路貸、套路騙的新花樣,掉入陷阱的多為年輕群體。
去年底,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李倩(化名)找工作時,收到一條網絡招聘信息“招聘總經理助理,月薪8萬元”。抵擋不住高薪誘惑,李倩參加了招聘。“面試官說我條件符合,只是形象欠佳,需要做個微整形手術,入職后手術費用能報銷。”李倩說,在貸款10萬元做了整形后,咨詢入職事宜時卻被百般糊弄,工作打了水漂,還欠下高額債務。
辦案民警介紹,招工美容貸由醫療美容機構以托管、外包、代理等方式與招工團伙合謀,騙取美容整形貸款費用。大部分客戶來自“渠道”而非“直客”,服務項目價格虛高,實際成本只有報價的十分之一,費用大頭歸誘騙客源的團伙。
而市民李小明(化名)遭遇的則是捆綁搭售保險的騙局。此前,他向某金融機構貸款20萬元,合同約定借款年利率為6.65%,貸款之前卻被要求購買指定保證保險。在扣除6000元首期服務費后,李小明僅收到19.4萬元,每月需償還本息、服務費、保費等共計7743.46元,折合年息為14.56%。
后來李小明無力還款,保險公司向貸款公司理賠,并向法院起訴李小明要求支付未付保費,償還理賠金和違約金。按照訴訟請求計算,李小明三年共需還款341884.87元,折合年利率達25.41%;四年共需還款397328.8元,折合年利率高達26.20%;拖欠時間越長,還款利率越高。“自己及家人長期被催債公司短信轟炸、電話威脅,嚴重影響生活。”李小明說。
手法隱蔽:拉長鏈條轉嫁風險
團伙合作、手法隱蔽、鏈條拉長、免責協議等,成為變種套路貸、套路騙降低或轉嫁風險的手段之一。團伙往往設置多個環節,形成“二打一”“三打一”的詐騙局面,受騙當事人常常投訴無門或“有理說不出”。
免責協議成了套路貸的保護色。在手抄貸騙局中,兩家空殼公司“結盟”,與借款人簽訂免責協議,因借款人問題導致不能放貸,公司不擔責任,以此規避法律風險。“有人察覺被騙來理論,公司會退一部分錢來息事寧人。”受訪辦案民警說。
犯罪鏈條拉長,將風險轉嫁給受害人。例如,招工美容貸并非新手段,但犯罪鏈條變長了。記者了解到,過去招工美容貸由美容機構主導,以招聘員工的名義讓應聘者整容,騙取貸款來的手術費用。如今招工美容貸的客源則來自其他渠道,方便美容機構規避責任。受訪民警介紹,在“全包”“托管”模式中,美容機構只做手術,分成時只拿1成。一旦產生糾紛,招聘者說沒收錢,美容機構說提供了服務,網貸APP“喊冤”說借款人提供假信息,把責任轉嫁給受害人。
強制捆綁、搭售保險的貸款,看似正常的年息,實則是變相高利貸。近三年來,北京某法院審理涉個人消費貸款的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近千件,案件數量每年以數倍、數十倍速度增長。
近期,該法院對系列案件進行調研發現,一些小貸公司、銀行、P2P等放貸機構聯合保險公司,提供涉嫌“高利放貸”的保證保險業務,并以合同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合法”訴訟,以此謀利。
該法院一名民商事審判庭法官介紹,通過捆綁銷售綁定消費者,表面貸款利率通常為年利率7%~8%,一般不超過10%,但貸款利息加上罰息、保費、違約金、服務費、利息損失等貸款成本,通常達到或遠超24%。借款人無力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時,保險公司即以“合法”形式向法院起訴,這一系列費用最終由金融消費者買單。
拒絕套路:齊抓共管與提高防范意識
變種套路貸、套路騙有抬頭之勢,為此北京市公安機關推進“偵審一體化”,開展全鏈條、根源性打擊。受訪民警介紹,下一步警方將針對糾紛類警情完善預警機制,對于新型案件、難點案件提級研判,及時會商,啟動專業打擊力量。
套路貸出現新手段、新特點,監管手段也要升級,以填補監管盲區。四川法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佳澤說,以招工美容貸陷阱為例,相關部門對醫療美容機構的日常監管,主要集中在無證行醫、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發布違法信息等,對醫美機構的不合理經營模式缺乏有效監管。
監管盲區還體現在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審查不嚴。受訪業內人士表示,行政部門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金融業務材料、辦公租賃場所、從業人員的身份資質等審查不到位,披著合法外衣的小額貸款公司進行套路貸時不易被發現。
“作為一類較為嚴重的涉惡案件,套路貸嚴重侵害了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還會擾亂金融市場秩序,不僅司法機關應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全力阻擊,同時還應多方合力有效規范信貸市場,保護好公眾合法利益。”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師劉澤說。
此外,多位受訪者提醒,套路貸之所以瞄上年輕人,是因為這類群體社會閱歷較淺,缺乏相應法律、金融常識,防范意識亟待提高。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苑珊說,選擇小貸公司、網貸平臺時應核實金融從業資質,簽訂借款協議時要注意借款金額、利率、還款方式、違約責任、解除條款、征信條款等重點條款。(記者?魯暢?吳文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