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年前,面對炮火的轟炸、敵人的襲擊,在對越反擊戰的戰場,年輕的戰士第一次讀懂了什么叫共產黨人的初心。1985年他光榮入黨了,這個算起來已經有35年黨齡的老黨員叫周克龍,現年58歲,就職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黃石市分行,同時也是一名軍轉干部。當過兵的他骨子里透著的是軍人的堅毅和擔當,“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當抗擊疫情的集結號吹響時,他第一時間響應,是社區第一批報到的黨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擔當和本色,踐行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我身體還行,我可以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周克龍自己患有肺結節、肺氣腫、慢性咽炎、慢性肝病等多種疾病,可是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一名在職的黨員,關鍵時刻,他還是像戰士一樣沖在了前頭。2月12號一早他來到社區,看起來身體沒有年輕的時候挺拔,但是說話還是那么鏗將有力:“我是來報道的黨員,我身體還行,我可以的,請社區給我安排工作,服從社區安排……”,就這樣他開始奮戰在社區的防疫戰線上,無論風雨,恪盡職守,默默奉獻。
“工作細致再細致點”
從擔任石榴園18棟樓棟長開始,他便按照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醒自己,工作細致再細致點,因為他深知防疫的重要性,小區居民的健康安全是“天”大的事情。在包保工作還沒開始的時候他就上門一戶一戶摸排樓棟居民的信息,測量在戶人員體溫,了解高齡、殘疾等特殊群體現狀;對智能手機、電腦不熟悉的他摸索著建立了樓棟的微信群,暢通了與居民溝通的渠道;每天堅持通過微信、電話、定期上門統計居民體溫情況并及時報告給社區;包保工作開始后,按照“一人包多戶,每戶包到人”的要求,他再次開展進戶摸排工作,并通過逐戶贈送紅色愛心卡的方式確保所有在戶居民能夠清楚包保責任人相關信息和職責,確保居民有需求能夠第一時間聯系上他,確保包保工作無死角,他用細致扎實的工作筑牢社區的“防疫墻”。
“將心比心,這些是我應該做的”
每天早上8點開始,周克龍對所包保樓棟進行巡查、垃圾清理、消殺;然后統計上報居民的身體狀況,生活物資、藥品的需求,為居民充天然氣、從社區領取米、油、菜等物資后送到居民家門口,配合社區為特殊群體贈送愛心蔬菜、米、鮮肉等,這些都是體力活,盡快身體有些吃不消,可是他還是每天堅持到崗,在把物資放到居民門口時還會詢問大家身體情況和心情,及時為居民做心理疏導,緩解居家隔離的壓力;在上門摸排時得知一戶老人,腿有殘疾,家庭經濟困難,他自掏腰包免費購買蔬菜送到老人家;在單位、所屬師部老兵等組織的抗疫捐款活動中,共計個人捐款500元。這些工作和付出,贏得居民一致好評和感謝,可是他常說的還是“將心比心,這些是我應該做的”。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誠。周克龍在社區防疫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堅守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我們相信,在像周克龍一樣優秀的黨員引領下,我們必然打贏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肖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