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就《辦法》回答了記者提問。
他強調,外來物種入侵防控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外來入侵物種擴散途徑更加多樣化、隱蔽化,多數入侵物種可在我國找到適宜生存環境,一旦定殖,徹底根除難度大,嚴重影響入侵地生態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管理總的考慮是,堅持風險預防、源頭管控、綜合治理、協同配合、公眾參與,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全面提升外來入侵物種管理水平。
這位負責人介紹,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傳入定殖并對生態系統、生境、物種帶來威脅或者危害,影響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外來物種。《辦法》明確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他說,《辦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加強源頭預防提出明確要求。一是規范引種管理。因品種培育等特殊需要從境外引進農作物和林草種子苗木、水產苗種等外來物種的,應當依據審批權限辦理進口審批與檢疫審批。屬于首次引進的,引進單位應當進行風險分析,并向審批部門提交風險評估報告。二是強化口岸防控。海關應當加強口岸防控,對非法引進、攜帶、寄遞、走私外來物種等違法行為進行打擊,對發現的外來入侵物種依法進行處置。三是加強境內檢疫。縣級以上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加強境內跨區域調運農作物和林草種子苗木、植物產品、水產苗種等檢疫監管,防止外來入侵物種擴散傳播。
據悉,《辦法》將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抓好《辦法》宣傳貫徹和組織實施,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管理。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辦法》宣傳解讀。二是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普查。三是加強外來入侵物種治理。(記者 劉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