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之湖北,茗香醉人。
545萬畝茶園,彌漫著綠芽初綻的氣息,萌動著春山可望的欣喜,演繹著“生態湖北 鄂有好茶”的佳話。
去年5月1日,《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這是我省首次為“一片葉子”立法,也是全國第三個出臺茶產業地方法規的省份。《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圍繞茶的全產業鏈,從種植加工、質量管控、品牌建設、產業融合等方面進行法律規定,明確了省政府和茶葉主產區政府應加強對茶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并將茶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一年來,各級農業農村、發改、財政等部門,恩施、宜昌、黃岡、十堰等市州黨委政府深入落實條例要求,合力精耕茶產業,各主產區把茶產業視作富民支柱產業,系統謀劃推進。2021年,湖北茶產業綜合產值達715億元,增長12.3%。
前端穩質:
茶葉產品合格率100%
“開園啰!”當嘹亮的土家號子響徹五峰縣青崗嶺生態茶園,整齊的茶壟繪出大地指紋,新茶搖曳。
南方有嘉木,荊楚出好茶。湖北三面環山,是世界公認的茶樹生長黃金地帶,優越的生態環境賦予湖北茶“香高持久、味醇鮮爽”的優良特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確定13個市州、47個縣市區為茶葉主產區,誓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2021年,我省從標準化、優質化入手,實施現有茶園的有機化、生態化升級改造,實施部級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行動。通過改良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發展新模式,15個縣建設生態茶園面積23.1萬畝,全省改造低效茶園12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達357.7萬畝,其中恩施州茶樹良種化率達78%,比全國高21.5個百分點。
14個縣級主產區,推廣示范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科學精準施肥、茶園生態修復優化等集成技術,茶葉綠色防控面積達315.18萬畝。25個縣200余家企業獲得國內外有機茶認證,數量居全國第二。
在蕭氏茶業現代化生產車間,茶芽平鋪在傳送履帶上,經漂洗、噴淋、殺青、揉捻、干燥、提香,“蕭凈尖”綠茶便完成初步制作,全程不落地。
大山披上“新衣”,茶園“整形”換顏,生產線“電力滿格”。從茶園到茶杯,我省著力構建茶產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據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多批次抽查檢測,我省茶葉產品合格率達100%,質量安全水平居全國前列。
中端強鏈:
錨定千億產業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獨特的工藝,曾讓赤壁青磚茶風靡蒙古高原,遠銷歐亞大陸。由于多種原因,近現代一度陷入沉寂。
近年來,赤壁青磚茶在省市縣三級的持續努力下,尤其是搭乘茶產業鏈的快車后,目前開發創新產品30余類、160多款,開設實體店316家,實現綜合產值102億元、品牌價值50.36億元。
赤壁青磚茶的重振出發,恰是湖北茶產業鏈融入農業產業化省級戰略的一個代表作。去年,我省組建工作專班、健全運行機制、繪制產業圖譜,提出從生產、加工、科技、品牌到營銷全過程打造千億茶產業鏈的提升思路。
一片片單打獨斗的葉子“聚合”成為一條富民產業鏈。
舞龍頭,茶企抱團發力——
去年,全省茶葉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2家,新增1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居全國第三。茶產區加快組建大型龍頭企業集團,蕭氏集團分別與保康縣、竹山縣茶企聯合組建保茶集團和竹茶集團,“恩施玉露茶業集團”“利川紅產業集團”掛牌成立。
招大商,延鏈補鏈提速——
湖北國貿集團引入安琪集團,投資成立湖北安琪采花茶品科技有限公司,上馬年產3000噸的“生物酶催化茶多酚”速溶茶生產線。五峰縣引資建設茶旅文化山莊,竹溪縣建設鄂渝陜茶葉交易市場。
強品牌,“茶圈”做大做強——
350個茶葉品牌,整合成7大區域公用品牌。恩施玉露、利川紅、武當山茶完成品牌授權,授權市場主體數分別為99家、140家、95家。湖北茶企紛紛亮相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會、進博會、茶博會,自信滿滿。
緊聯結,完善益農機制——
去年,全省茶農畝均增收485元,增長10.2%。孝感、宜昌等地,初步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在產業鏈建設熱潮下,10個市州、50個縣市區,因地制宜撬動茶經濟。恩施州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90億元,進入全國茶葉第一方陣。咸寧市及所轄6個縣市區全部被認定為“茶葉主產區”,綜合產值130億元,是妥妥的“茶葉之鄉”。
末端挖潛:
“茶+N”品出新滋味
在長盛川非遺傳承示范基地,青磚茶的發酵、拼配、壓制等6大工序、77道工藝的傳統制茶技術被完整保留了下來。“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已入選國家第五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該制茶技藝的第19代傳承人、湖北長盛川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剛高興分享。
傳統的好茶,不只是泡著喝,還有更多場景。
在鑫鼎,不僅有傳統制茶技藝的核心工藝、歷史遺存,又有現代化的茶葉生產線、舒適的茶文化體驗區,“茶旅”加速融合。
去年,我省大走“茶+N”路線,統籌發展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
做好“茶文章”。省政府辦公廳正式成立“湖北省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整合省市力量,推進“萬里茶道”申遺。
賣好“茶風景”。全省推介20個茶葉休閑農業重點園區,五峰縣獲評“2021年度中國茶旅融合特色縣域”,天門市茶圣故里園景區被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一座座茶園變游園。
加持“茶科技”。早生優質高抗茶樹新品種“鄂茶6號”中試與示范、花香紅茶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等7個科技創新項目成果轉化應用,“宜紅茶產業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開發“茶場景”。茶冰淇淋、茶果凍、茶面膜、茶口紅等衍生品層出不窮,首家“地道·原創赤壁青磚奶茶”店在咸寧落戶,采花速溶茶、美靈寶杯泡茶、半兵衛抹茶等新式茶飲擁抱年輕消費族。
“在融合發展的新賽道上,不斷強化政策賦能、科技賦能、文旅賦能、金融賦能等,以茶為業造福人民,以茶為景美化生活,以茶為媒走向世界,激發茶產業的無限可能,湖北茶產業有信心、有底氣早日邁上千億元臺階。”省委農辦負責人表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陳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