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西安5月29日電(記者羅沙)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國際商事法庭29日在西安公開開庭審理原告泰國華彬國際集團公司(Ruoychai International Group Co.,Ltd.)與被告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及第三人英特生物制藥控股有限公司(Inter-Biopharm Holding Limited)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敲響了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的“第一槌”。
據悉,本案是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受理的紅牛系列案件之一,涉及紅牛公司的股東資格確認糾紛。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受理了五件涉及紅牛公司的案件。本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法官王淑梅、孫祥壯、張雪楳、丁廣宇、郭載宇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合議庭分別于5月15日和5月27日就本案召開兩次庭前會議,組織三方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確定相關程序性事項。
本次庭審持續了近4個小時,各方當事人就以下五個爭議焦點進行了充分辯論:案涉7%股權的出資情況;對案涉股權實際行使股東權利和履行股東義務的主體;相關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代持合意;原告的顯名請求是否應予以支持;原告的請求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本案將擇日宣判。
國際商事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專門處理國際商事糾紛的常設審判機構,案件審理由三名或者三名以上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國際商事法庭實行一審終審制,作出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廣東省深圳市設立第一國際商事法庭,在陜西省西安市設立第二國際商事法庭。
“最高法設立國際商事法庭,有利于推動建立更加完善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打造包括訴訟、調解、仲裁等在內的一站式多元化解決機制,營造更加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旁聽了庭審的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單文華說,“國際商事法庭敲響‘第一槌’,在國際商事爭端解決領域發出更強的中國聲音,也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