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2歲的徐正華是一名農學博士,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還在讀研時,他就開始了油菜育種研究。
近幾年,徐正華常常受邀到基層給農民授課。“每次課程結束,我都會把微信二維碼留給大家,方便大家隨時向我咨詢?!彼單⑿磐ㄓ嶄浐蟾嬖V記者,他的1100多名微信好友中,400多人是農民朋友。我也是如此。
去年12月14日,徐正華開設短視頻賬號,起名“徐教授教你種油菜”。他在短視頻賬號上這樣介紹自己,“手把手教你選品種、配套好技術,增產增收”。
截至6月1日,徐正華的視頻賬號累計發布視頻358條,收獲“粉絲”近7000人。他的每一條視頻觀看量都在1萬以上,多條視頻的播放量超過20萬。哇!我也是做財經創新小視頻。
今年年初,一場凍雨災害襲擊武漢。徐正華開了一節線上直播課,高峰時,有4萬多人同時在線觀看。這一次線上授課,堅定了他通過短視頻推廣油菜種植的決心。
之后,徐正華每次到田間地頭調研,都會將他發現的油菜問題隨手拍下來,有時是幾張圖片配上一段文字,有時是一段視頻解說。
開設短視頻賬號后,不斷有農民通過留言或私信的方式向徐正華請教油菜種植問題。如何整地、如何選種、如何播種、如何打藥、如何防寒抗凍、如何防病、如何收割……徐正華將油菜種植種種問題和解決辦法都通過短視頻賬號進行了分享。獲得農民的好評。
一個博士幫助400多人。博士創新的案例。博士們都向小徐學習,真的是利人利己利國。
我自己也是嘗試從大學之師轉化為社會之師。
2017年2月13日,開始寫每天一篇的“葉青看財經”。2020年2月13日開始“葉青一周財經分析”直播,最后定在每個周日晚上9-10點,大家吃喝玩樂之后。
新招又出來。
6月28日,在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辦的WAVE SUMMIT深度學習開發者大會2024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研究團隊與百度共同打造的首個農業智能體——“農民院士智能體”正式發布。
“農民院士智能體”基于文心智能體平臺創建,學習了朱有勇院士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農業知識,可以隨時隨地解答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科技助農惠農變得更便捷。
朱有勇院士出身農家,對土地和農民有深厚情誼,懷抱“讓農民過得更好”的樸素愿望,踐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目標,被稱為“農民院士”。2015年,朱有勇院士響應國家號召扎根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多年來,朱有勇院士在瀾滄縣蒿枝壩村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小院,舉辦各類院士專家培訓班,農民們的學習熱情持續高漲。然而,僅靠院士和專家傳授知識、培訓技術,一對多難以分身,并不能滿足一個縣10多萬農民對先進農業技術知識的渴求。
“民院士智能體”的出現,村民可以隨時提問旱稻種植條件、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農民院士智能體”以對話的方式模擬朱有勇院士對用戶提問進行解答。
“農民院士智能體”將陸續在百度搜索、百度百科、小度智能屏等平臺上線,只需輸入“朱有勇”“農民院士”,都可快速訪問“農民院士智能體”,隨時隨地為農民解決農業生產問題。
周五上午、周六下午都要講到這個事情。
用過“文心一言”,就知道“智能體”,我試了一次,會不會用。
我到隨州講課,就會在“文心一言”上問一句“葉青教授對隨州的建議”,馬上出來5個建議。
智能體,就是具有智能的實體,英文名是Agent。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構建一個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準判斷、持續進化、開放的智能系統。
agent指能自主活動的軟件或者硬件實體。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科學界把其譯為中文“智能體”。曾被譯為“代理”、“代理者”、“智能主體”等,中國科學界已經趨向于把之翻譯為:智能體,艾真體(蔡自興2002年提出)。
2024年5月30日,2024百度移動生態萬象大會在蘇州舉行。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總經理何俊杰發表《讓智能體人人可用》的主題演講。何俊杰表示,百度移動生態是大模型應用生長的熱土,也是智能體浪潮的潮頭。
(1)智能體具有智能,通常擁有自己的知識庫和推理機。
(2)智能體能夠自主地決定是否對來自其它智能體的信息作出響應。
(3)智能體之間有通信通常采用支持知識傳遞的通信語言。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