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降低個人所得稅稅負,總是每年全國兩會的熱點問題,今年也不例外。
民進中央提案提出:加快個人所得稅改革,增加專項稅扣除項目,降低居民稅收負擔,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
卓長立代表建議,將養老護理和病人陪護納入個稅抵扣。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年輕人工作節奏加快,選擇養老護理和病人陪護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照顧老人、照顧病人的重要方式。
養老護理和病人陪護個稅抵扣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長期護理保險個人所得稅退稅的規定已經出臺。
8月1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簽約國內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新政策發布后的第一單,這意味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稅優健康險惠民新政策正式落地實施稅優健康險可以抵稅了。
第一單的客戶是來自北京的國企員工李先生,他購買的是人保健康推出的一款互聯網專屬稅優長期護理保險產品——“人保·終身護理險”。以26歲的李先生為例,他購買的終身護理險如選擇20年交費期,每年交2400元,累計交費4.8萬元。如李先生個稅稅率為20%,他在交費期內每年可申請退稅480元,累計可省稅9600元。雖然低于1000元的常規扣除,也已經很不錯了。
本次改革將稅優健康險產品范圍擴大到長期護理保險,用稅收減免政策助力商業護理險發展,有利于激發護理險產品創新供給,實現了互聯網渠道銷售護理險的重大突破。
早在2015年12月,國家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實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通知》,2016年稅優健康險正式開展試點。
2016年3月4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簽發首單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同日,泰康康樂保個人稅優健康保險產品成功開賣,首單落地北京。
2023年7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適用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新政策自8月1日起實施。
人保健康首批推出的10款稅優健康險產品,全面對接在職人員、少兒、老年人、帶病個體等各類人群,產品類型實現了對長期護理保險、醫療保險及疾病保險3個稅優險種的全覆蓋。
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等保險機構也在研發符合監管要求的稅優健康險產品。
太平洋健康險推出的稅收優惠型醫療險產品,針對肺癌、肝癌等多種癌癥,還實現了零免賠,最高可賠付800萬元。產品覆蓋了0-70周歲的人群,確保高齡人群可以無憂投保。此外,慢性病人群也可以正常投保。
此次改革最大的亮點還是覆蓋面的擴展,包括產品范圍、被保險人群體等,人群上則由個人向家庭擴展。該產品還提供了“家庭單”折扣,2位及以上家庭成員共同投保即可享受95折。
從產品類型來看,防癌醫療險的投保門檻較低,對健康要求限制較少,可報銷癌癥的治療費用,適合高齡老人及亞健康群體投保;而終身護理險產品設計靈活,兼具護理保險保障和資金增值的功能,既能在退休前進行長期資金規劃,又能在退休后給到全面的護理保障。
稅優健康險,即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是指納稅人在購買商業保險后,可以在當年(月)計稅時予以稅前抵扣。其保障內容主要是提供住院醫療特殊門診和一些常見慢性病的費用報銷,是對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銜接和補充。
稅優對象:16周歲以上、未滿法定退休年齡的納稅人群,主要包括工薪階層和個人經營者兩大類。
稅優額度:購買該產品的支出,每年有2400元的限額可以稅前扣除,平均到每月是200元,即每月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升至3700元。
投保形式:大多數情況下,稅優健康險不接受個人投保,而是由企業以團體險形式為職工購買。
稅優政策必將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健康保險意識和健康保險需求,在稅收杠桿撬動下,商業健康保險即將進入快速擴張的戰略機遇期。
隨著政策紅利發酵,在保險行業內部,中國健康保險還將繼續保持活力最強、增速最快地位,逐步縮小與財險、壽險的差距。2020年保費達到7000億元-10000億元,成為與財險、壽險并列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