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中部之聲
葉青看財經:環大學科創圈的三個案例
2023-08-03 09:31:24   來源:今日湖北

成功運營廣東省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727日,與江夏區簽署協議,將聯手建設大灣區科創服務武漢中心,推動江夏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雙向流動。

這是一個好消息。最近半年給江夏區的政協委員、黨外骨干、高校講了幾次課,提到此類“研發飛地”的建議,在車谷、光谷之間打造數谷智谷,依托江夏的高校資源。

在我的微博上,2013528日記錄:江夏區校企聯盟啟動,區內30多家企業和武漢紡織大學等20余所高校正式加入此聯盟。將致力于加強高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就業、定向培養、科研項目以及服務、咨詢等方面進行深層次、多模式合作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整合更多更好的資源,促進校企雙贏.

今年71日記錄:武漢紡織大學是湖北省第一所擁有自主培養院士的省屬高校,也是省屬唯一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創新型高校,同時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

今年上半年,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技館揭牌,從紡織緣、傳統紡織、現代紡織、大紡織、超紡織、未來紡織等6個板塊,展現紡織的歷史、科技及文化。紡織品在航空航天、環境保護、電子信息、交通運輸、軍工國防等領域的應用精彩紛呈,“月面國旗”“火星著陸器”等重大科研成果令人驚嘆(陽光校區的社區希望成為紡織文化社區,上次講課一位政協委員對我說)。

紡大進行了學科布局調整,打造紡織新材料與綠色制造、紡織裝備與智能制造、創意設計與精美制造、智慧管理與效益制造四大學科群,并在四大學科群的基礎上,成立了五大學部,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近三年,該校共選派80余位教師作為“科技副總”“院士專家企業行”“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員”成員,深入地方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搭建學校與地方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學校先后與荊州、天門、仙桃、黃梅、江夏區、秭歸等10余個地方政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

前不久,學校徐衛林院士團隊與穩健醫療共同研發的人造血管項目正式在江夏落地。該項目力爭三年內,圍繞人造血管“卡脖子”工程開展技術攻關,建設標準化研發及生產基地,打破人造血管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人造血管實現“江夏造”指日可待。替代進口,走向世界。

此前,紡大的青年教師在紡大鍛煉一段時間后就會向層次更高的學校流動,現在有很多雙一流高校的高層次人才也會主動加盟紡大。

學校連續2年人才引進經費預算達1億元,主要用于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2022年,學校引進人才140人,引才人數創歷史新高。

這些信息,體現了江夏區的科教實力。

大灣區中心由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建,是廣州首個政府主導支持、以“大灣區”注冊的企業化運作的一站式科技企業服務平臺。2020年,大灣區中心成功運營廣東省首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一站式”對接前沿科研創新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刈猿闪⒑?,引進孵化一批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具有國際引領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成功孵化近20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并作為科技體制改革典型案例由廣東省科技廳上報科技部。

2021729日,湖南-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對接會在深圳舉行。共簽訂6組合作協議,促進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在軌道交通、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視頻文創等產業領域的對接合作。

今年5月,在武漢市黨政代表團赴廣州、深圳等地學習考察期間,江夏區代表團特意前往大灣區中心。

大灣區中心大科技成果轉化部副總經理吳凱說,江夏區開放的心態和誠意,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江夏區擁有24所高校、8家國家級創新平臺(4個國家級實驗室)、31萬在校大學生等資源,也正是我們需要的?!?/span>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專業團隊目前正針對江夏區政府部門、重點企業、產業園區、高校院所、創新平臺等進行走訪交流,挖掘江夏區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痛點、難點,出具區域創新情況咨詢報告,為江夏區提供政策優化服務。

大灣區科創服務武漢中心將結合大灣區中心基于數字化手段提升科創屬性、鏈接科創要素、構建科創生態的成熟做法,與江夏區、武漢市科技資源現狀,圍繞科技發展重點方向及產業創新需求,建設一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融合發展的平臺。

根據協議,學習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優秀舉措,雙方還將打造基于產業大數據的數字化全流程服務+管控系統、共建成果轉化基地、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舉辦創新賽事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研發飛地”,以江夏科教之力,為全國的企業服務。

沒有大學,就沒有這些合作,因此,環大學科創圈是大有前途的。

最近還有兩個案例。

案例一:2018年,小洪山的斗轉科技園開園。依托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武昌區政府等資源優勢建立。斗轉科技園是聚焦北斗及地理信息應用的專業園區,也是武漢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5年來,斗轉科技園已吸引近百家北斗應用相關企業入駐。通過將北斗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深度融合,已初步形成了5G+北斗、應急+北斗、電力+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遙感+北斗等數字化行業應用。園區企業擁有各類有效知識產權500多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40余家。

中科武大·智谷為武昌區創谷計劃的重要項目,重點培育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產業,聚焦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北斗商用和精密測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斗轉科技園是其中的一部分。

圖片

案例二:洪山經濟開發區北港工業園內,一座24層高的“摩天工廠”格外醒目。隨著新建成的天輝醫用生物材料產業園二期項目投用,這個產業園的面積從1.7萬平方米“向上生長”到8萬平方米。

北港工業園于2000年開工建設,坐落于洪山區核心區域內。這個位于中心城區的省級工業園區,最初著重發展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開園后,不斷涌入的企業積極拿地,兩層高廠房如“雨后春筍”一般。

2003年,武漢理工大學南湖校區開工建設,新校區距北港工業園一街之隔,科教資源為園區產業創新提供了新機遇,更多企業將選址目光聚焦到這個園區。但受工業用地制約,產業發展空間日益緊缺、用地成本不斷攀升等問題,園區部分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因此,就有了“工業上樓”的故事。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2020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五月天久久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