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查查顯示,從淄博燒烤爆火的3月1日至6月18日,淄博市新增燒烤相關企業暴增694家。
現在溫度下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缺乏長遠戰略。
“五一”假期過后,淄博燒烤的熱度逐漸“冷卻”下來。6月中下旬時,“淄博燒烤降溫流量下滑”話題還曾一度引發社交媒體熱議。
除了依舊熱鬧的“八大局”市場外,一些曾經座無虛席的淄博燒烤店,即便在用餐時段,也只能看到零星食客。不少店鋪貼出了“轉租”信息。
58同城網站上出現了數百條淄博燒烤店鋪轉讓信息,轉讓費用從十幾萬到三五十萬不等。
抖音旗下巨量算數顯示,“淄博燒烤”關鍵詞的搜索指數在4月9日達到首個小高峰,達到了247.67萬,并在之后的4月29日達到了峰值1105.79萬。到了6月30日,僅為10.91萬。
淄博燒烤要持續的火,一定要走出淄博。
7月7日至7月17日,漢口北國際貿易城漢口鎮·戲碼頭露天開擺500桌,地道的淄博“靈魂燒烤”配上拉風樂隊、爆笑相聲,齊魯文化和楚文化將來個對對碰。
6噸切好、腌好、串好的牛羊肉和小餅一起冷鏈運輸到漢口北,一條龍對接,連蒜蓉辣醬、燒烤桌和小馬扎都是淄博同款。羊肉、牛肉3元/串,豬肉、五花肉1.5元/串,小餅4元一袋6個,調料10元/份。
“淄博燒烤中國行”由淄博高新區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及個私協燒烤協會牽頭舉辦。
6月21日,淄博燒烤中國行首家——董市鎮曹店村楓林月季園開烤。
淄博燒烤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的產業,一定要學習“沙縣小吃”。
俞邦村,“沙縣小吃第一村”。
村里的“小吃民俗文化館”顯示,沙縣小吃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和隋唐之后中原人口多次南遷有著直接關系。北方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和當地以米類和薯芋雜糧為基礎的飲食體系不斷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沙縣飲食文化?!皣裥〕浴保a業富民領風騷。
沙縣小吃文化城。曹建平攝/光明圖片
目前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門店已近9萬家,從業人員近30萬人,年營業額超550億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沙縣小吃連鎖標準店已達3900多家,而這些連鎖標準店的店主、店長又以年輕人為主。
由商務部主辦的小吃產業發展現場會5月22日在福建三明沙縣區召開。商務部將從提升產業化、規范化、品牌化、數字化、綠色化水平等5個方面,推動小吃產業高質量發展,將加快制定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完善餐飲業支持政策,支持各地打造小吃產業集群。此外,還將加快制定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的指導意見,引導包括餐飲業在內的生活服務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培育數字化品牌和標桿。
我國餐飲業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人,收入規模達4.6萬億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超過10%,其中,小吃是餐飲業中最大的品類。
兩年多來,沙縣小吃加快走進都市商圈、走進機關校園,并加速走出國門、風靡世界。三明做強做大沙縣小吃產業的成功原因,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把小吃業作為富民工程來抓。三明市成立了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第一副組長的沙縣小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三明市委市政府和沙縣區委區政府從政策扶持、技術培訓、資金信貸、保障服務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著力培育沙縣小吃特色產業。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協調發力,有效激發了沙縣群眾做大做強小吃業的干勁和斗志,有力促進了沙縣小吃標準化規?;a業化發展。這一點淄博要學習。
二是始終發揚實干苦干的精神。當年,沙縣小吃從業者離開世代耕作的田地,走進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謀生,靠的就是一股拼勁。他們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更涵養了“實說實干、敢拼敢上”的精神。如今,沙縣人民不斷創新理念、開拓市場、放眼世界。
三是實施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構建沙縣小吃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實現從原料種植、生產加工到門店經營全流程標準化,打造沙縣“好味道”。同時實施公司化運作、品牌化發展,建立“沙縣小吃產業發展管委會+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小吃文旅集團”三方協同機制,重組成立沙縣小吃文旅集團和23家子公司,形成總公司—子公司—終端店三位一體的公司運作模式,實現組織體系再造。兩年來,沙縣小吃新增加盟店900余家,連鎖標準店總數達3983家。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構筑供應鏈平臺基礎,沙縣小吃收銀結算系統正式發布,沙縣小吃連鎖供應鏈服務系統已接入2635家門店,總部可實時獲取各地門店經營數據,并利用回流的大數據優化產業布局,進一步實現精細化管理,適應市場需求。沙縣小吃配菜網上線,組建外賣平臺工作團隊,為853家門店提供代運營服務。
四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助力拓展海外空間。當地積極培育從生產種植、加工銷售到物流配送、餐飲服務及文旅康養的全鏈條沙縣小吃產業,推進工業化生產。2022年,沙縣小吃向泰國、文萊、巴基斯坦等10個國家申請國際商標注冊,目前,已向72個國家和地區申請注冊“沙縣小吃”商標,在68個國家和地區被核準注冊。
五是“全民總動員”。沙縣區法院立足轄區特色,探索建立小吃業主特色司法服務機制,推行“一城一法官”在線司法工作機制,為在外小吃業主提供零距離司法服務。結合沙縣小吃集團餐飲連鎖子公司和聯絡處分布的30個城市,沙縣區法院配備了30名員額法官(法官助理),一對一負責所在城市涉小吃業主案件的管理、分流、指派、調處、司法確認及法律咨詢等工作,將調解、司法確認、庭審等搬上“云端”,實現訴前、訴中、執行無縫對接。沙縣區法院司法服務保障沙縣小吃工作室于去年揭牌運行,針對涉沙縣小吃類案件開展專業化法律問題咨詢、解紛、答疑。同時與小吃企業建立常態化雙向交流模式,通過建立駐企法官工作室、開通企業法律服務熱線等暢通一對一溝通聯系渠道,為案件處置和企業發展定向施策。
6月13日,三明市沙縣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促進沙縣小吃餐飲連鎖企業總部回歸沙縣的七條措施(修訂)的通知,推出企業總部回歸沙縣的七條措施。
凡當年回歸、當年入統且與沙縣區小吃文旅集團建立合作關系的小吃食品供應鏈及餐飲連鎖企業(簡稱回歸企業),給予五年扶持期。
㈠給予回歸企業免費提供為期五年面積 50 平方米(水電、物業除外)的辦公場地。
㈡給予回歸企業在沙縣小吃同業公會中的團體會員資格,并給予五年免費交團體會員費,使用沙縣小吃注冊商標的資格。
㈢給予回歸生產型企業(含小吃配套企業)為期五年新品研發補助。即企業年度研發經費支出額占年營業收入 3%以上,第 1-3 年按年度研發經費支出額的 50%給予補助,第 4、5年不超過該企業當年營業收入的 1%給予補助,每年結算一次。
㈣回歸食品供應鏈企業當年新注冊所屬區域配送納入集團總部供應鏈系統,已有供應鏈系統的將其數據導入集團總部的 供應鏈系統,實現數據歸集。
1.對新注冊納統的食品供應鏈及餐飲企業和限下轉限上食品供應鏈及餐飲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每家 5 萬元、3 萬元配 套獎勵。
2.對新列統食品供應鏈及餐飲企業,按其貢獻以當年度營業收入的 1%以內獎勵給企業。
3.支持鼓勵企業做大規模,針對已列統的食品供應鏈企業,以上一年度營業收入為基數,按其實際貢獻予以增量部分的 2%獎勵給企業。
4.為減輕回歸食品供應鏈企業數據化運維及實現上規列統的管理成本,一次性給予企業 10 萬元獎勵(獎勵兌現分三年度落實,當年兌現 40%,次年兌現 30%,第三年兌現 30%。)
㈤回歸小吃生產型企業(含小吃配套企業,餐飲連鎖企業)實現主板上市的,一次性給予 500 萬元獎勵;實現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的,給予一次性獎勵 300 萬元獎勵,實現新三板上市的給予 100 萬元獎勵。
㈥強化回歸餐飲連鎖企業人才建設,將回歸餐飲連鎖企業的員工培訓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補助范圍。在本轄區正常繳納社保,且組織職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互聯網+)、企業直補培訓等培訓活動的企業,對取得結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證書類型和等級給予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㈦給予回歸餐飲連鎖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榮譽市民待遇,對入駐沙縣區設立的小吃研發中心、合作開展小吃研發的科研院校相關人員同等享受我區人才引進優惠政策。
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