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華為有關的書,讀過5本左右。這是最新的一本。
創業是條九死一生的荊棘路。如何走完這條路,任正非用自己的經歷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堅持。
在創業許多年后,任正非不無感慨地強調堅持的重要性,說道:“像日本那些企業那樣,經歷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成功。”
讀完此書,有幾點印象深刻,值得武漢的企業家思考:
1、爺爺做火腿,爸爸村里第一個大學生
任正非的爺爺任三祖籍浙江,經營金華火腿,并且在老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四合院。僅僅是里面的雕欄畫棟就花了3年的時間。
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從小獲得非常好的教育機會,并且成功在1934年從北平民大經濟系畢業,當時他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之后,任摩遜參加了革命的工作。解放之后,任摩遜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跟著剿匪部隊去了貴州山區,并且創辦了鎮寧民族中學。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鄉村的教育家。
任摩遜在貴州認識了任正非的母親。兩個人結婚之后,任摩遜把自己的妻子培養成一個老師。夫妻兩個人從此就把一生貢獻了中國的鄉村教育。任摩遜還寫下了很多教育的著作。
任正非小時候家里非常窮,常常連飯都吃不飽。不過在這樣的條件下,任摩遜還是堅持讓任正非讀書學習。任正非也非常努力,后來成功考上了大學。在大學里面,他兩年就讀完了全部的課程,還自學了三門的語言,并且學習了很多課外的課程。
任正非的成功,跟家庭教育的關系非常大。任木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卑不亢的人生態度,也給了任正非很大的力量。另外父親身上的愛國情懷也深深的影響了任正非。任正非走上實業報國的路子。
任正非很少干預孩子的成長過程。但他卻抓住了一個核心概念: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頂流父母做榜樣。
所謂的榜樣,就是讓自己的三觀和態度,能夠作為孩子成長的“參照物”。任正非曾經被財富中文網評選為“最愛讀書的中國商人”,他每周都要讀1-2本書,而且每天都會翻看雜志。而他的女兒們,也因此從小耳濡目染,“遺傳”到了父親“終身學習”的態度。
因此,領袖來自于書山學海。
2、華為中的華科大將
華為的“基因”里就刻著華科二字,工號僅次于任正非的0002鄭寶用,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在華為內部屬于絕對的創業元老級人物。在華為早期發展階段,畢業于華科的李一男,率領了一幫華科人完成了關鍵產品的研發,并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有六人從華科畢業最后成為了華為的副總裁。如今華為的三位輪值CEO中郭平也同樣畢業于華科。任正非的女兒,現任華為輪值CEO的孟晚舟也是從華科校園走出。
據華中科技大學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已有超過10000名畢業生曾就職于華為公司,在職的華中大畢業生數量在5700人左右。
2022年底,華科大在光谷的畢業生超過10萬。
2019年華為最動蕩的時刻,華科與華為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一年內,雙方先后成立三個聯合實驗室:華中大—華為企業智能創新實驗室、先進光技術聯合實驗室、下一代存儲器件應用技術聯合實驗室。這三個實驗室屬于華為公司集團層面戰略級外部合作實驗室。
同樣在2019年華為成立華為哈勃科技投資,主要是幫助華為自救快速找到一條半導體生態鏈,在華為哈勃的投資名單中,也多次出現華科系創始人的項目。
3、不做房地產
創辦32年來,華為沒有做過別的事,一直都在信息產業耕耘。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敢于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點上,這也就是華為的專注精神,這種專注的背后,就是將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資源集中到一個領域。
值得每個人學習。
1992年之前,華為代理過香港的多種產品,轉賣到內地銷售。
1992年,華為的銷售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利潤過千萬,當時的深圳正值倒買倒賣的階段,知識無用論的風氣正盛,隨后又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房地產股票大熱。
當時國內200多家小型交換機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就紛紛倒閉,在這個背景下,華為卻決定將全部利潤投入到研制CC08交換機上面,還招聘了大批的技術人員,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華為決定將通信產業,后來演變為了通信和信息產業,作為公司的唯一經營方向。
1998年3月通過的《華為基本法》明確規定,華為聚焦于通信與信息技術產業。
一直到2008年,華為才開始做手機等終端產品,但是它也屬于信息產業,只是從單純的To B變成了To B和To C并行。
湯姆彼得斯寫了一本書叫《追求卓越》,在這本書里研究了美國最優秀的43家企業,他發現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叫做堅持本業。
4、床墊文化與狼性文化
“床墊文化”是從1988年華為創業以來留下的傳統,意味著華為人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努力把智力發揮到最大值,它是華為精神的一個象征。
幾乎每個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卷放在鐵柜的底層,辦公桌的下面。午休時,席地而臥;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干。一張床墊半個家,華為人攜著這張床墊走過了創業的艱辛。華為人憑借這股精神,超常的發展。
所謂狼性文化,指的是擁有狼一樣的野性,狼一樣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下的員工,要對事業有“貪性”,要永無止境地去拼搏。
華為的“狼性”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一是機會第一。狼擁有敏銳的嗅覺,映射到企業,其實就是商業敏感,也就是捕捉機會、創造機會的意識和能力。
二是責任結果導向。狼的不屈不撓的進攻精神映射到企業,就是責任結果導向,套用華為的說法就是“多交糧食”。
三是分工合作。讀過《狼圖騰》便會知曉,狼是群體作戰,這代表了團隊精神。
5、農村包圍城市
華為剛剛起步時,品牌實力非常弱,雖然有成熟的技術,但是仍然無法與行業巨頭一較高下。華為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從小城市入手,以差異化的業務及相對優惠的價格獲取訂單。隨后,逐步積攢口碑和客戶資源,不斷向大城市擴散,最終在全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走出國門后的華為,繼續貫徹“農村包圍城市”戰略。華為先攻克亞非拉地區,隨后進軍歐洲和北美。
全球圍剿思科,就是華為下的一步大棋。為了實現這一步,華為謀劃了很久,先在國內市場試水,一點點蠶食思科的市場份額,隨后快速布局海外市場,與思科一決雌雄。
任正非將運動戰的思路運到華為海外市場上,在歐洲主戰場旁敲側擊地打下法國、德國等電信訂單,又在中亞拿下更多的商機,隨后繼續深入非洲等。
華為的一番操作,在海外電信市場遍地開花,一時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這徹底激怒了思科。
任正非曾公開表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華為都是思科最大的競爭對手。
華為從不知名的小公司發展成國際領先的龍頭企業,離不開任正非的正確領導,與毛澤東思想息息相關。
6、進入香港
為了能夠打開香港市場,1996年的時候,任正非專門致電李嘉誠:李先生我是小任啊!我們公司想要開發香港業務,所以我們華為公司的香港業務得仰仗您!
李嘉誠聽了任正非的話之后,當即表示:那就來吧,我們剛好要布局商業網絡,能夠幫到你們內地企業國際化也很好啊,不過就怕你們華為公司水土不服,站不住腳!你們最好把精兵強將都派過來。
為此他專門將當時的副手李一男派到香港,
7、進入俄羅斯
華為從1999年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一直到2005年,6年時間顆粒無收,最后在2005年突破性地賣出了一根價值38美元的光纖,實現了零的突破。這6年中,換了4任分部總裁,一次一次地堅守,最后才有從0到1的突破,到后來俄羅斯市場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幾億美元市場收入,充分體現了選對開創型一把手的重要性。
8、關于公車
任正非兒子任平讀大學時,經常把華為駐合肥辦事處的車開出去玩,任正非知道后飛到合肥,對辦事處負責人說:你要是敢再借車給他我撤你的職!
辦事處的人知道任正非的作風,再也不敢把車借給任平了,也不敢再搭理任平的任何要求,再借車給“少爺”自己就真的要卷鋪蓋走人了。
任正非跑到學校,把任平訓了一通,要他專注于學業,生活艱苦樸素,嚴格自我要求。做完這些,仍不放心,回深圳后央求自己看重的華為元老鄭寶用多關照提點任平,收任平為學生。
任正非的一輛標致308S開了10年。這款車的售價不足20萬,有網友調侃稱,華為老總開的車還沒自己的車好。
不過,標致汽車“壽終正寢”之后,任正非終于換了新座駕,是一輛寶馬730。
有華為有關的書,讀過5本左右。這是最新的一本。
創業是條九死一生的荊棘路。如何走完這條路,任正非用自己的經歷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堅持。
在創業許多年后,任正非不無感慨地強調堅持的重要性,說道:“像日本那些企業那樣,經歷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成功?!?/span>
讀完此書,有幾點印象深刻,值得武漢的企業家思考:
1、爺爺做火腿,爸爸村里第一個大學生
任正非的爺爺任三祖籍浙江,經營金華火腿,并且在老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四合院。僅僅是里面的雕欄畫棟就花了3年的時間。
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從小獲得非常好的教育機會,并且成功在1934年從北平民大經濟系畢業,當時他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之后,任摩遜參加了革命的工作。解放之后,任摩遜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跟著剿匪部隊去了貴州山區,并且創辦了鎮寧民族中學。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鄉村的教育家。
任摩遜在貴州認識了任正非的母親。兩個人結婚之后,任摩遜把自己的妻子培養成一個老師。夫妻兩個人從此就把一生貢獻了中國的鄉村教育。任摩遜還寫下了很多教育的著作。
任正非小時候家里非常窮,常常連飯都吃不飽。不過在這樣的條件下,任摩遜還是堅持讓任正非讀書學習。任正非也非常努力,后來成功考上了大學。在大學里面,他兩年就讀完了全部的課程,還自學了三門的語言,并且學習了很多課外的課程。
任正非的成功,跟家庭教育的關系非常大。任木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卑不亢的人生態度,也給了任正非很大的力量。另外父親身上的愛國情懷也深深的影響了任正非。任正非走上實業報國的路子。
任正非很少干預孩子的成長過程。但他卻抓住了一個核心概念: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頂流父母做榜樣。
所謂的榜樣,就是讓自己的三觀和態度,能夠作為孩子成長的“參照物”。任正非曾經被財富中文網評選為“最愛讀書的中國商人”,他每周都要讀1-2本書,而且每天都會翻看雜志。而他的女兒們,也因此從小耳濡目染,“遺傳”到了父親“終身學習”的態度。
因此,領袖來自于書山學海。
2、華為中的華科大將
華為的“基因”里就刻著華科二字,工號僅次于任正非的0002鄭寶用,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在華為內部屬于絕對的創業元老級人物。在華為早期發展階段,畢業于華科的李一男,率領了一幫華科人完成了關鍵產品的研發,并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有六人從華科畢業最后成為了華為的副總裁。如今華為的三位輪值CEO中郭平也同樣畢業于華科。任正非的女兒,現任華為輪值CEO的孟晚舟也是從華科校園走出。
據華中科技大學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已有超過10000名畢業生曾就職于華為公司,在職的華中大畢業生數量在5700人左右。
2022年底,華科大在光谷的畢業生超過10萬。
2019年華為最動蕩的時刻,華科與華為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一年內,雙方先后成立三個聯合實驗室:華中大—華為企業智能創新實驗室、先進光技術聯合實驗室、下一代存儲器件應用技術聯合實驗室。這三個實驗室屬于華為公司集團層面戰略級外部合作實驗室。
同樣在2019年華為成立華為哈勃科技投資,主要是幫助華為自救快速找到一條半導體生態鏈,在華為哈勃的投資名單中,也多次出現華科系創始人的項目。
3、不做房地產
創辦32年來,華為沒有做過別的事,一直都在信息產業耕耘。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敢于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點上,這也就是華為的專注精神,這種專注的背后,就是將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資源集中到一個領域。
值得每個人學習。
1992年之前,華為代理過香港的多種產品,轉賣到內地銷售。
1992年,華為的銷售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利潤過千萬,當時的深圳正值倒買倒賣的階段,知識無用論的風氣正盛,隨后又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房地產股票大熱。
當時國內200多家小型交換機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就紛紛倒閉,在這個背景下,華為卻決定將全部利潤投入到研制CC08交換機上面,還招聘了大批的技術人員,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華為決定將通信產業,后來演變為了通信和信息產業,作為公司的唯一經營方向。
1998年3月通過的《華為基本法》明確規定,華為聚焦于通信與信息技術產業。
一直到2008年,華為才開始做手機等終端產品,但是它也屬于信息產業,只是從單純的To B變成了To B和To C并行。
湯姆彼得斯寫了一本書叫《追求卓越》,在這本書里研究了美國最優秀的43家企業,他發現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叫做堅持本業。
4、床墊文化與狼性文化
“床墊文化”是從1988年華為創業以來留下的傳統,意味著華為人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努力把智力發揮到最大值,它是華為精神的一個象征。
幾乎每個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卷放在鐵柜的底層,辦公桌的下面。午休時,席地而臥;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干。一張床墊半個家,華為人攜著這張床墊走過了創業的艱辛。華為人憑借這股精神,超常的發展。
所謂狼性文化,指的是擁有狼一樣的野性,狼一樣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下的員工,要對事業有“貪性”,要永無止境地去拼搏。
華為的“狼性”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一是機會第一。狼擁有敏銳的嗅覺,映射到企業,其實就是商業敏感,也就是捕捉機會、創造機會的意識和能力。
二是責任結果導向。狼的不屈不撓的進攻精神映射到企業,就是責任結果導向,套用華為的說法就是“多交糧食”。
三是分工合作。讀過《狼圖騰》便會知曉,狼是群體作戰,這代表了團隊精神。
5、農村包圍城市
華為剛剛起步時,品牌實力非常弱,雖然有成熟的技術,但是仍然無法與行業巨頭一較高下。華為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從小城市入手,以差異化的業務及相對優惠的價格獲取訂單。隨后,逐步積攢口碑和客戶資源,不斷向大城市擴散,最終在全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走出國門后的華為,繼續貫徹“農村包圍城市”戰略。華為先攻克亞非拉地區,隨后進軍歐洲和北美。
全球圍剿思科,就是華為下的一步大棋。為了實現這一步,華為謀劃了很久,先在國內市場試水,一點點蠶食思科的市場份額,隨后快速布局海外市場,與思科一決雌雄。
任正非將運動戰的思路運到華為海外市場上,在歐洲主戰場旁敲側擊地打下法國、德國等電信訂單,又在中亞拿下更多的商機,隨后繼續深入非洲等。
華為的一番操作,在海外電信市場遍地開花,一時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這徹底激怒了思科。
任正非曾公開表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華為都是思科最大的競爭對手。
華為從不知名的小公司發展成國際領先的龍頭企業,離不開任正非的正確領導,與毛澤東思想息息相關。
6、進入香港
為了能夠打開香港市場,1996年的時候,任正非專門致電李嘉誠:李先生我是小任啊!我們公司想要開發香港業務,所以我們華為公司的香港業務得仰仗您!
李嘉誠聽了任正非的話之后,當即表示:那就來吧,我們剛好要布局商業網絡,能夠幫到你們內地企業國際化也很好啊,不過就怕你們華為公司水土不服,站不住腳!你們最好把精兵強將都派過來。
為此他專門將當時的副手李一男派到香港,
7、進入俄羅斯
華為從1999年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一直到2005年,6年時間顆粒無收,最后在2005年突破性地賣出了一根價值38美元的光纖,實現了零的突破。這6年中,換了4任分部總裁,一次一次地堅守,最后才有從0到1的突破,到后來俄羅斯市場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幾億美元市場收入,充分體現了選對開創型一把手的重要性。
8、關于公車
任正非兒子任平讀大學時,經常把華為駐合肥辦事處的車開出去玩,任正非知道后飛到合肥,對辦事處負責人說:你要是敢再借車給他我撤你的職!
辦事處的人知道任正非的作風,再也不敢把車借給任平了,也不敢再搭理任平的任何要求,再借車給“少爺”自己就真的要卷鋪蓋走人了。
任正非跑到學校,把任平訓了一通,要他專注于學業,生活艱苦樸素,嚴格自我要求。做完這些,仍不放心,回深圳后央求自己看重的華為元老鄭寶用多關照提點任平,收任平為學生。
任正非的一輛標致308S開了10年。這款車的售價不足20萬,有網友調侃稱,華為老總開的車還沒自己的車好。
不過,標致汽車“壽終正寢”之后,任正非終于換了新座駕,是一輛寶馬730。
有華為有關的書,讀過5本左右。這是最新的一本。
創業是條九死一生的荊棘路。如何走完這條路,任正非用自己的經歷給出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堅持。
在創業許多年后,任正非不無感慨地強調堅持的重要性,說道:“像日本那些企業那樣,經歷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成功?!?/span>
讀完此書,有幾點印象深刻,值得武漢的企業家思考:
1、爺爺做火腿,爸爸村里第一個大學生
任正非的爺爺任三祖籍浙江,經營金華火腿,并且在老家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四合院。僅僅是里面的雕欄畫棟就花了3年的時間。
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從小獲得非常好的教育機會,并且成功在1934年從北平民大經濟系畢業,當時他是全村唯一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之后,任摩遜參加了革命的工作。解放之后,任摩遜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跟著剿匪部隊去了貴州山區,并且創辦了鎮寧民族中學。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鄉村的教育家。
任摩遜在貴州認識了任正非的母親。兩個人結婚之后,任摩遜把自己的妻子培養成一個老師。夫妻兩個人從此就把一生貢獻了中國的鄉村教育。任摩遜還寫下了很多教育的著作。
任正非小時候家里非常窮,常常連飯都吃不飽。不過在這樣的條件下,任摩遜還是堅持讓任正非讀書學習。任正非也非常努力,后來成功考上了大學。在大學里面,他兩年就讀完了全部的課程,還自學了三門的語言,并且學習了很多課外的課程。
任正非的成功,跟家庭教育的關系非常大。任木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卑不亢的人生態度,也給了任正非很大的力量。另外父親身上的愛國情懷也深深的影響了任正非。任正非走上實業報國的路子。
任正非很少干預孩子的成長過程。但他卻抓住了一個核心概念: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頂流父母做榜樣。
所謂的榜樣,就是讓自己的三觀和態度,能夠作為孩子成長的“參照物”。任正非曾經被財富中文網評選為“最愛讀書的中國商人”,他每周都要讀1-2本書,而且每天都會翻看雜志。而他的女兒們,也因此從小耳濡目染,“遺傳”到了父親“終身學習”的態度。
因此,領袖來自于書山學海。
2、華為中的華科大將
華為的“基因”里就刻著華科二字,工號僅次于任正非的0002鄭寶用,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在華為內部屬于絕對的創業元老級人物。在華為早期發展階段,畢業于華科的李一男,率領了一幫華科人完成了關鍵產品的研發,并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有六人從華科畢業最后成為了華為的副總裁。如今華為的三位輪值CEO中郭平也同樣畢業于華科。任正非的女兒,現任華為輪值CEO的孟晚舟也是從華科校園走出。
據華中科技大學官方統計,截至2021年,已有超過10000名畢業生曾就職于華為公司,在職的華中大畢業生數量在5700人左右。
2022年底,華科大在光谷的畢業生超過10萬。
2019年華為最動蕩的時刻,華科與華為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一年內,雙方先后成立三個聯合實驗室:華中大—華為企業智能創新實驗室、先進光技術聯合實驗室、下一代存儲器件應用技術聯合實驗室。這三個實驗室屬于華為公司集團層面戰略級外部合作實驗室。
同樣在2019年華為成立華為哈勃科技投資,主要是幫助華為自救快速找到一條半導體生態鏈,在華為哈勃的投資名單中,也多次出現華科系創始人的項目。
3、不做房地產
創辦32年來,華為沒有做過別的事,一直都在信息產業耕耘。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敢于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點上,這也就是華為的專注精神,這種專注的背后,就是將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資源集中到一個領域。
值得每個人學習。
1992年之前,華為代理過香港的多種產品,轉賣到內地銷售。
1992年,華為的銷售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利潤過千萬,當時的深圳正值倒買倒賣的階段,知識無用論的風氣正盛,隨后又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房地產股票大熱。
當時國內200多家小型交換機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就紛紛倒閉,在這個背景下,華為卻決定將全部利潤投入到研制CC08交換機上面,還招聘了大批的技術人員,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華為決定將通信產業,后來演變為了通信和信息產業,作為公司的唯一經營方向。
1998年3月通過的《華為基本法》明確規定,華為聚焦于通信與信息技術產業。
一直到2008年,華為才開始做手機等終端產品,但是它也屬于信息產業,只是從單純的To B變成了To B和To C并行。
湯姆彼得斯寫了一本書叫《追求卓越》,在這本書里研究了美國最優秀的43家企業,他發現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叫做堅持本業。
4、床墊文化與狼性文化
“床墊文化”是從1988年華為創業以來留下的傳統,意味著華為人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努力把智力發揮到最大值,它是華為精神的一個象征。
幾乎每個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卷放在鐵柜的底層,辦公桌的下面。午休時,席地而臥;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干。一張床墊半個家,華為人攜著這張床墊走過了創業的艱辛。華為人憑借這股精神,超常的發展。
所謂狼性文化,指的是擁有狼一樣的野性,狼一樣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下的員工,要對事業有“貪性”,要永無止境地去拼搏。
華為的“狼性”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一是機會第一。狼擁有敏銳的嗅覺,映射到企業,其實就是商業敏感,也就是捕捉機會、創造機會的意識和能力。
二是責任結果導向。狼的不屈不撓的進攻精神映射到企業,就是責任結果導向,套用華為的說法就是“多交糧食”。
三是分工合作。讀過《狼圖騰》便會知曉,狼是群體作戰,這代表了團隊精神。
5、農村包圍城市
華為剛剛起步時,品牌實力非常弱,雖然有成熟的技術,但是仍然無法與行業巨頭一較高下。華為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從小城市入手,以差異化的業務及相對優惠的價格獲取訂單。隨后,逐步積攢口碑和客戶資源,不斷向大城市擴散,最終在全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走出國門后的華為,繼續貫徹“農村包圍城市”戰略。華為先攻克亞非拉地區,隨后進軍歐洲和北美。
全球圍剿思科,就是華為下的一步大棋。為了實現這一步,華為謀劃了很久,先在國內市場試水,一點點蠶食思科的市場份額,隨后快速布局海外市場,與思科一決雌雄。
任正非將運動戰的思路運到華為海外市場上,在歐洲主戰場旁敲側擊地打下法國、德國等電信訂單,又在中亞拿下更多的商機,隨后繼續深入非洲等。
華為的一番操作,在海外電信市場遍地開花,一時間占據了大部分市場。這徹底激怒了思科。
任正非曾公開表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華為都是思科最大的競爭對手。
華為從不知名的小公司發展成國際領先的龍頭企業,離不開任正非的正確領導,與毛澤東思想息息相關。
6、進入香港
為了能夠打開香港市場,1996年的時候,任正非專門致電李嘉誠:李先生我是小任??!我們公司想要開發香港業務,所以我們華為公司的香港業務得仰仗您!
李嘉誠聽了任正非的話之后,當即表示:那就來吧,我們剛好要布局商業網絡,能夠幫到你們內地企業國際化也很好啊,不過就怕你們華為公司水土不服,站不住腳!你們最好把精兵強將都派過來。
為此他專門將當時的副手李一男派到香港,
7、進入俄羅斯
華為從1999年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一直到2005年,6年時間顆粒無收,最后在2005年突破性地賣出了一根價值38美元的光纖,實現了零的突破。這6年中,換了4任分部總裁,一次一次地堅守,最后才有從0到1的突破,到后來俄羅斯市場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幾億美元市場收入,充分體現了選對開創型一把手的重要性。
8、關于公車
任正非兒子任平讀大學時,經常把華為駐合肥辦事處的車開出去玩,任正非知道后飛到合肥,對辦事處負責人說:你要是敢再借車給他我撤你的職!
辦事處的人知道任正非的作風,再也不敢把車借給任平了,也不敢再搭理任平的任何要求,再借車給“少爺”自己就真的要卷鋪蓋走人了。
任正非跑到學校,把任平訓了一通,要他專注于學業,生活艱苦樸素,嚴格自我要求。做完這些,仍不放心,回深圳后央求自己看重的華為元老鄭寶用多關照提點任平,收任平為學生。
任正非的一輛標致308S開了10年。這款車的售價不足20萬,有網友調侃稱,華為老總開的車還沒自己的車好。
不過,標致汽車“壽終正寢”之后,任正非終于換了新座駕,是一輛寶馬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