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制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分享。
早在炎黃時期就有關于茶葉的傳說,在殷商時它曾被當成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到了春秋年間,茶葉又成了“菜食”,因為其消暑解膩的功效,西漢之人把它當成了一種藥品。因此,一本書中說,“茶”與“查”通用,檢查身體有沒有病?正如《茶經》所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公元8世紀后期,陸羽寫就《茶經》,是中國最早系統闡述茶葉知識及實踐的專著。
目前,中國有40多所中職和8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茶學和茶文化專業,每年培養制茶、茶藝等專門人才3000多人。
“陸羽”二字還有故事。茶與財政史關系密切。
根據《新唐書》和《陸文學自傳》中的描述,在公元733年的一個清晨湖北竟陵龍蓋寺的大德智積禪師去湖邊打水,路過西郊的一個小石橋。
他聽聞橋底下有大雁的凄鳴之聲,原來是大雁正用翅膀護著一個棄嬰。老和尚不方便將年幼的嬰兒帶回寺廟撫養,就將其交給了與他交好的員外李公。李家正好有女嬰誕生,夫人奶水充足,就將這名棄嬰收養下來,并取名季疵。
等到李家人回湖州以后,季疵來到廟中投奔智積和尚。老和尚選《易經》:“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為季疵取名為陸羽。陸羽很注重對事物的觀察,更是對水情有獨鐘。《圍城》的“方鴻漸”大概于此有關。
陸羽讓唐朝的造茶工藝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唐朝從“產茶”,變成了“盛產”。
首先,茶葉改變了人們的飲用習慣,它本身具有解膩消暑的功效。
其次,推動量宋朝年間的茶馬交易。北宋沒有養馬地,缺乏戰馬,只能購買遼國的軍馬。契丹人得到銅錢,就將其鑄成武器,無異于給別人遞刀子。而茶葉則是很好的替代品。
第三,茶葉還為自唐以后的很多朝代換取了大量白銀。
第四,滿足北方少數民族的特殊需要。少數民族牧民缺少茶葉而盛產馬匹,所以兩相互換。因此,茶葉解決了油膩的痛點,帶來了健康。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包含了全國15個省區市的44個小項目,湖北有3個項目包含在其中,分別為恩施玉露制作技藝、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和長盛川青磚茶制作技藝,且均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加上之前已入選的端午節、剪紙、皮影戲、京劇4項,湖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達到5項。
因此,2022年11月29日,應該是中國茶史的一個里程碑。
當然,對于武漢來說,還有一個里程碑。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通車后,漢口磚茶通過俄國軍艦運到海參崴,至于什么時候結束,就還沒有考證。但是,最近對接上了。
2022年9月30日,裝載有汽車零部件、建材、茶葉、電子產品、服裝、醫藥材料等的260個標箱的“華航漢亞1”輪從陽邏港出發,10月10日抵達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這是武漢開通的第三條國際水運航線,也是長江中上游地區乃至中部地區首次開通直達俄羅斯的水運航線。
10月24日,裝有木材、紙漿、大豆、食用油等,從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出發、長途航行1600海里的“華航漢亞1”輪,終于抵達陽邏港,這標志著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至武漢陽邏港首航成功。
真的不能說是“首航”。
2021年湖北茶園總面積達到553.6萬畝,干毛茶產量達到40.44萬噸,綜合產值達到715億元;茶葉面積、產量、產值和出口額分別居全國第4位、第2位、第5位和第5位。第十七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發布的2021年度茶葉系列榜單中,湖北省16個縣(市、區)入選“中國茶業百強縣”,全國第一。
湖北茶葉產業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發展路徑更加明確、要素保障不斷加強、工作推進成效初顯。其中,出臺了《湖北省促進茶葉發展條例》《湖北省茶葉產業鏈實施方案》《關于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茶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湖北省茶產業鏈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文件,襄陽、宜昌、恩施、黃岡、咸寧等各茶葉主產區也先后出臺支持政策措施,全省茶產業發展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2021年對12個重點龍頭企業、1個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和8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進行獎補。湖北省發改委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4000萬元,支持恩施市、五峰縣2個以茶產業為主導的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爭取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資金2億元,支持恩施、宜昌2個市州9個縣市建設湖北鄂西南武陵山茶產業集群;對茶葉生產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71家省級茶葉龍頭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3.48億元。
湖北省已在重點打造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當山茶、大別山云霧、襄陽高香茶、宜紅、湖北青磚茶等七大省級重點區域公用品牌,全省還建設了15個生態茶園示范樣板,帶動全省40萬畝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