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華為聯合3萬家生態伙伴,共同發起了全國首個基于數字賦能的、從8月28日-9月28日為期一個月的828 B2B企業節,以“成就好生意,成為好企業”為主題,旨在為中小企業搭建一個創新發展平臺。
這算是找到了中小企業的痛點。見過企業家節的,沒有見過企業節的。
華為表示,要讓中小企業跟上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有兩個最關鍵的發力點:一是要讓他們有更好的商機,二是要幫助他們降本增效,這就是華為聯合生態伙伴打造企業節的初衷。一方面,讓優秀的企業與優秀的產品被更多的需求方看到,另一方面,也讓廣大中小企業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中小企業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修課”。然而,中小企業大多面臨著“不敢轉、不會轉”的困境,并受困于資金、技術、人才等一系列問題。
企業節將基于商機促進、優品優惠、技術創新、品牌提升、經驗分享、人才發展等企業關注的價值,重點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紓困、企業初創、中企出海四大場景展開行動。
企業節期間,華為云及生態伙伴將提供1萬多款產品,并發布100多款新產品,覆蓋企業辦公、財務管理、安全服務、智能制造、數據處理等多個數字化場景。
也有優惠,以華為云為例,2000多款產品、華為終端云服務的花瓣引擎和服務號資源,都會以特別的折扣、補貼、優惠提供給企業,減輕其數字化一次性投入成本。華為及伙伴在提供產品優惠補貼之外還有生態發展基金及300多項優惠政策。
華為聯動了覆蓋全國300多個地市、兩千多個區縣的3萬家伙伴,在“828 B2B企業節”期間,將在全國超過80個城市舉辦超過1000場線上線下活動,聚焦于“深耕行業”“專精特新”“走進華為”這三大系列活動。華為還將基于全國150多個賦能云創新中心,聯合生態伙伴的力量支持當地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企業節聯合發起單位為中軟國際、軟通動力、偉仕佳杰、神州數碼、拓維信息、賽意信息、金蝶、用友,協辦單位為明源云、歐電云、黑湖科技、易方信息、華勝天成、北明軟件、安暢網絡等。
以前的企業家節,是從完善營商環境角度來做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這個企業節,將會給企業帶來革命性變化。以往阿里、海爾等也有類似活動,但是難有全國性的規模。
在3萬多伙伴中,華為云攜手2000余家浙江生態伙伴同步開啟“浙江828企業服務月”,將通過政府的政策惠企、服務商的技術助企、華為自身的經驗服企三個方面的政策,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包括針對專精特新和初創企業發布助企資源補貼,攜手優秀的本地企業服務商成立“浙江828企業服務團”,為浙江企業數字化轉型、韌性提升、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此外,華為云還聯合參與本次活動的服務商推出六大企業服務禮包,適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需求,真正成就好生意,也助力更多浙江好企業創新有為。
828 B2B企業節在貴州總啟動后,浙江站和北京站相繼響應啟動,接下來將在廣州、蘇州、上海、深圳、成都、重慶、廈門、天津等地紛紛落地。希望有武漢。
華為認為:所謂數字化轉型,即通過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深入運用,構建一個全感知、全鏈接、全場景、全智能的數字世界,進而優化再造物理世界的業務,對傳統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和重塑,最終實現業務成功。
華為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
一個是服務對象非常復雜,如何實現對供應商、渠道合作伙伴、企業客戶、消費者、員工等五類用戶需求的及時響應。另一個就是全球化,華為的業務延伸到了全球190多個國家,如何調動全球十幾萬員工的協同作戰,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華為的應用系統復雜,包含了1 000多個應用以及全球多個數據中心,如何對其進行整合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華為于2016年正式啟動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就是“自己的降落傘自己先跳”。華為想要賦能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把華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做成整個行業的標桿。因此,華為將數字化轉型定義為整個集團重要的戰略變革。
在大量的行業數字化轉型實踐中,華為摸索、積累出了一套應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業務成功的戰略框架與戰術工具集,對業務可持續創新發展的最佳實踐進行了總結,提煉了其中具有通用性和普適性的關鍵點與要素,形成了一套簡單、可操作的方法,總結起來就叫“1234方法”。
堅持1個整體戰略:將數字化轉型定位為組織整體戰略,進行全局謀劃。
創造2個保障條件:通過組織機制轉型激發組織活力,通過文化轉型創造轉型氛圍。
貫徹3個核心原則:將核心原則貫穿到轉型全過程,保證轉型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戰略與執行統籌,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自主與合作并重。
推進4個關鍵行動:通過4個關鍵行動控制轉型的關鍵過程。頂層設計,平臺賦能,生態落地,持續迭代。
2022年7月25日下午,在“華為云產業峰會2022·福州”上,華為云聯合艾瑞咨詢發布了《華為云創新中心賦能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以“專精特新”為代表的一系列中小企業保持高速發展的必要因素,而借助中小企業服務平臺能夠更好地賦能“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華為云創新中心作為華為云打造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通過多方位賦能“專精特新”,為當地產數融合提供一站式創新服務。報告最后建議中小企業借力創新中心實現“專精特新”發展。
報告指出,目前“專精特新”企業擁有優秀的盈利與運營能力,政策上對于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性也已經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專精特新”企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存在多重阻礙,企業研發投入大,技術實力薄弱、研發能力不足、數字化水平低、核心產品難以跟上市場的需求變化,企業只有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才能打破現有瓶頸。
在福建,華為云廈門創新中心已經助力航天思爾特、四信通信、揚森數控、科力電子、求特新材、廈門麥豐等多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完成數字化轉型。
廈門麥豐密封件有限公司是橡膠加工企業中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橡膠加工企業是一個易于受市場和生產工藝技術影響的行業,質量的精準控制和預測對生產的成本有很大的影響。在華為云廈門創新中心助力下,通過華為工業EI解決方案,根據麥豐目前的生產工藝流程,結合華為人工智能的場景有質量預測、配料優化等,根據目前的工藝流程和優先級,分階段多批交付的方式持續上線,積極探索新ICT技術在穩定生產工藝、提升產品實物質量方面的作用,實現麥豐整體工藝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營業額提升了23%。
在廣東,華為云(東莞)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幫助云鯨智能科技實現數字化升級。在云鯨科技業務發展過程中,數據化程度不高,難以應對客戶業務數據量爆發式增長是其所要面對的挑戰。華為云的高彈性保障了云鯨的業務正常展開。原系統迭代影響數百萬用戶,升級難度大。借助華為云容器化改造,云鯨業務快速上線,大大降低了運維工作量。華為云上線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讓采購人員優化了工作流程,減少了工作量,并且能夠更輕松掌握客戶狀態,使重要環節透明化。
截至目前,華為云借助全國150多個創新中心服務,聚合數百家伙伴聯合創新應用開發,為超過2.1萬家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助力超過2萬家中小軟件企業開發創新,走進超100所高校,開展超過5000場產業賦能活動,助推數百家伙伴上架云市場,為超過20萬人次企業ICT主管和業務骨干賦能培訓。
報告最后建議,企業尋求“專精特新”發展,需提升自身數字化戰略設計能力、精細化生產經營能力、自主化創新研發能力以及人才、資金等要素獲取能力,并加強與區域內其他市場主體的協同合作,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為此,企業應積極“上云用云”,并通過賦能云創新中心,獲取專業化提升服務,加快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轉型步伐。而各地政府在建設運營賦能云創新中心、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等方面,需要保持開放合作心態,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企業培育服務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