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2022賽迪全國百強縣榜單正式發布。
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2席,西部地區占10席,東北地區占3席。江蘇、浙江及山東分別占25席、18席,加上安徽的肥西縣、肥東縣和長豐縣,長三角縣市幾乎占據榜單的半壁江山。
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城市群為基礎,呈現出六大典型發展模式:即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創新驅動主導模式、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產業集群驅動主導模式、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融合驅動主導模式、山東半島城市群傳統產業升級驅動主導模式、資源驅動主導模式、核心企業驅動主導模式。
湖北8個縣上榜:仙桃65、大冶67、宜都68、潛江83、棗陽84、枝江89、漢川91、天門96。
2022賽迪百強縣榜單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榜單遵循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及可操作、可對比的原則,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發展四大維度構建了包含24個三級指標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最終形成2022賽迪百強縣榜單。
棗陽去年90名。今年84,有進步。
我來說說原因:校縣合作。
近年來,棗陽堅定不移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湖北省創新型縣市”。2021年6月,棗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為了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智力成果有效轉化,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湖北工業大學與棗陽就雙方展開全方位深度持續合作和推進湖北工業大學棗陽產業研究院建設等項目,達成高度一致,于11月5日,在棗陽市舉行簽約儀式。
宋小春代表湖北工業大學在簽約儀式上介紹了學校概況、辦學特色和學科專業優勢,闡釋了與棗陽市展開校地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互補性和良好基礎,并表示學校一定會盡全力把合作項目做實、做優、做出特色。儀式最后,由宋小春副校長代表湖北工業大學與棗陽市市長簽訂了《全面持續深度合作框架協議》和《湖北工業大學棗陽產業研究院建設協議》。
“視科顯示”等部分知名企業現場表達了與湖北工業大學開展校企合作的迫切愿望,并熱情邀請宋小春一行到企業進行了現場考察。
2022年1月16日,湖北工業大學(棗陽)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校地雙方將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推動棗陽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后,校地雙方將開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化工、電子信息、文化旅游、農產品深加工等重點領域的合作,為推動企業技術攻關、突破發展瓶頸提供更大的助力,為優秀人才匯聚和挖掘創新潛能注入新的力量。
3月23日下午,在棗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湖北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唐景峰教授被聘請為棗陽市生物醫藥產業鏈專家組組長,與他同時受聘的還有湖北工業大學另外6位優秀專家,他們將分別以專家組組長身份,領銜服務棗陽市七大產業鏈。即棗陽市已成規模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和精細化工等七大產業鏈及支柱型企業,開展科技服務。
湖北工業大學(棗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偉南教授介紹,棗陽市七大產業鏈所涉及的門類恰好與湖工大的優勢學科相吻合。專家團隊成立后,將首先摸清相關學科的家底,尋找與棗陽產業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同時,對棗陽各個產業鏈進行專門調研,對相關產業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將站在國際科技前沿的高度,放眼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充分發揮專家團隊資源、協作優勢,為棗陽七大產業補鏈強鏈提出實用性的對策和建議。
專家組重點對產業鏈關鍵節點的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和規上企業分別進行調研診斷,從企業發展愿景、企業治理、科技攻關、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和黨建工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幫助,從而在棗陽構建起校地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科技創新示范服務模式。
5月12日至14日,湖北工業大學鐘飛等6位教授應邀來到棗陽市,調研該市裝備制造產業鏈發展工作并舉行座談會,與企業溝通交流,商討裝備制造中存在的問題、發展思路和科技難題。
與會專家教授還現場走訪了棗陽飛龍摩擦、德宜智制造、港利智能等十幾家規模企業,收集需要攻關的難題16條。
5月19日,在棗陽市市委黨校會議廳,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社會治理知名專家李偉南教授來棗陽市開展題為“創新棗陽”建設中的干部責任的培訓講座。詳細講解了:(1)什么是創新、為什么創新、怎樣實現創新;(2)創新型社會建設中的政府責任;(3)青年干部的創新能力提升;(4)怎樣創新棗陽建設。
不僅僅是湖北工業大學。近年來,棗陽市財政局、棗陽市知識產權局根據全市產業特點,對接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北大學等省內知名高校,與該市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截至目前,已有16家企業與高校成功商定了產學研合作事宜,簽定了18份產學研合作協議,建立了16所產學研合作基地。
湖南長沙縣為全國第十名。原因在于無縫對接高校、對接大企業。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擁有上汽大眾、廣汽三菱、廣汽菲克、三一重卡、北汽福田等整車企業,和博世長沙、住友橡膠、索恩格、大陸集團等知名汽車產業鏈企業的長沙縣,闖出了汽車產業這一首個千億產業傳奇。
三一集團從水泥瓦搭建的工棚里搞科研起步,一步步成長為世界工程機械領域掌握話語權的明星企業。
山河智能、中聯重科等企業不斷完善和延伸產業鏈,開拓海外市場,工程機械在長沙縣闖出又一個千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