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其中的六大部署,完整全面。
把行業、領域、群體、精神物質、城鄉的所有問題都提到。
2021年9月25日,黃奇帆在第六屆復旦大學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的發言:未來15年,中國五個戰略與路徑。
——以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推出(新格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發展)
——城市化的發展模式會有所變化(新階段)
——科技創新引領
——實現共同富裕:一次分配講效率,兼顧公平,二次分配講公平,兼顧效率,三次分配講道義,講風格,講自愿,不能靠強迫捐款。一次分配是基礎,二次分配是關鍵,三次分配是輔助。
2035年中國可能實現4億中等收入人群翻番,6億低收入人群減半。到2035年,中國的人均GDP將達到25000美元以上,中國GDP總量會達到30多萬億美元。中國將進入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高收入人群。全世界高收入人群現在是11億人,中國一進入就變成25億人,而14億人是相對共同富裕的而不是兩極分化的14億人。
我注意到重慶在十年前就啟動共同富裕工程。
在2011年7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重慶市委三屆九次全會上,通過了《中共重慶市委關于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決定》。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市長黃奇帆就《決定(討論稿)》作了說明。
黃奇帆說,市委決定將縮小三個差距作為本次全委會主題,主要基于四點戰略性考慮:
一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在做大“蛋糕”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然而“蛋糕”始終沒有切分好,我們若能系統解決這個問題,走好民生導向發展路子,就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一個“范本”。
二是全面落實“314”總體部署的題中之義。重慶發展已呈現出“加快”、“率先”之勢,但三個差距問題得到解決,才意味著我們全面完成了“314”總體部署。
2007年3月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討論的時候提出了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
明確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提出了一大目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交辦了四大任務——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革步伐;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重慶投資率已高達80%,寄望長久性地“高投資、高增長”并不現實,必須通過縮小三個差距,推動經濟增長向內需拉動特別是消費拉動轉型。
四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這些年,全面建設“五個重慶”,務實推進“民生十條”,解決了老百姓關切的一大批民生問題,但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依然突出,社會建設欠賬還很多,居民收入差距還很大。
2008年7月20日提出“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和“健康重慶”。
主要目標,到2015年,全市經濟總量與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5:1左右,“圈翼”發展差距縮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數縮小到0.35左右,基本建成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為此,市委將出臺12條重點舉措。
重慶2016年支出4002億元,2020年預計約4800億元,五年時間增長了20%,總量超過兩萬億元,其中80%左右都用在了民生上面。
在資金使用上,重慶首先是確保群眾基本生活網底不破;其次是補就業、教育、健康、養老等領域短板,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社會救助標準5年連漲,家庭貧困學生從學前到大學全程都有資助,城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95%以上,村村都有衛生室,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6連增,城市、農村低保分別增長34.8%和65.3%。
重慶已經累計分配公租房約54萬套,發放租賃補貼0.96萬戶,直接惠及約140萬住房困難群眾,其中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新市民約占60%。
“十三五”時期,重慶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2787.56萬平方米、24.78萬戶,惠及群眾約87萬人,及時有效地改善了棚戶區群眾的居住條件。
重慶已建成運營220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9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市級財政投入10.2億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32.4億元,設施覆蓋率從2019年初的38.9%提高到97.5%,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助餐、助浴、助醫是老人居家養老的“剛需”,按照適度保障、逐步推廣的原則,2019年,市民政局在渝中、沙坪壩、九龍坡、渝北4個區縣開展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試點,2020年在中心城區范圍內推廣,其他區縣結合當地實際自行組織開展“三助”關愛行動。有12個區縣開展城市社區“三助”行動,投入資金1000萬余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助餐上門、助浴到戶等居家養老服務。
據初步統計,全市開展“三助”居家上門服務的站點達875個,開展社區助餐服務12.6萬人次,助浴服務1.2萬人次,助醫服務30萬人次;流動助浴車深入社區和農村開展服務300余次、7400余人次享受服務。
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老人流動助浴車的。
2020年5月20日,“重慶市慈善總會助浴快車”項目正式啟動,10輛“助浴快車”將送“浴”上門,即日起,符合失能、半失能、高齡等助浴條件的老人,可通過社區、街道、區縣慈善總會報名,經“助浴快車”管理辦公室審核資格后,就可享受送“浴”上門。
在“助浴快車”里,各處設計都體現出人性化需求,浴缸、更衣間、便攜式移動馬桶等設施一應俱全,所有的設施都有扶手。老人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淋浴、泡浴,而每次助浴都配備了三名經過培訓的助浴師。
2018年12月,由重慶市慈善總會發起、市養老服務協會指導和監督、三心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具體實施的“重慶市慈善總會助浴快車”項目開始試運行,已在16個區縣65個社區開展了129場免費服務,為28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費洗浴。隨著重慶越來越多區縣民政局和養老機構積極對接助浴快車項目預約服務,試運行的一輛車已經供不應求。
今年,浙江首輛流動助浴車出街,9個月幫幾百個老人好好洗了個澡。
基本程序:“一般都是子女給父母預約,我們先上門溝通,了解老人的喜好和生活習慣,告訴老人們我們來給他們洗澡的,然后用爬樓機把老人接到車上來,做個健康評估,合格的話給老人倒杯水、聊聊天、修個頭發,大多數老人這時候已經比較放松了”。
助浴車,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重慶還聚焦特困供養服務體系中最薄弱的特困失能老年人這一環,市民政局于2019年明確在北碚、大足、奉節等7個區縣試點建設農村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2020年向全市推開實現全覆蓋。目前,7個試點區縣已全部建成,全市已建成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47家,新增失能護理型床位4500余張,基本實現了特困失能人員“應護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