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公布的500強數字,說明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25日發布,從營業收入來看,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達235.01億元,比上年增加32.97億元。2020年,民營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35.12萬億元,資產總額50.73萬億元,稅后凈利潤1.97萬億元,均實現增長。資產總額超過千億規模的企業有98家,比上年增加18家。共有31家內地民營企業500強入圍世界500強。
2021中國企業500強規模逆勢增長,共實現營業收入89.8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43%。同期世界500強的營業收入下滑了4.8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位列2021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前三。2021中國企業500強的利潤總額達到6.0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長了7.75%。500強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有222家,數量上繼續呈現出穩中有升趨勢。8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了萬億元門檻。500強企業中共涉及75個行業,制造業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企業研發投入和研發強度持續提升,500強企業平均研發強度增長至1.77%,創下了平均研發強度的新高。
不同的企業要有不同的幫法。
——“大巨人”回“家”。
在9月23日的第四屆中國企業論壇報告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麻健發布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1)》。
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2020年分別達到30.38萬億元、1.87萬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分別達5.9%、8.8%,凈利潤年均增速高達9.4%?!笆濉逼陂g,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提升1.9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達到7.44%,資產負債率降低2.4個百分點。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連續突破50萬億元、60萬億元關口?!笆濉逼陂g,先后完成了12組24家中央企業的重組,新組建和接收了5家企業,2020年底中央企業共97家。
26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總部從北京搬遷至湖北武漢。這是中央企業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同時,三峽集團與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湖北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
湖北省政府已經與三峽集團簽署《共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合作協議》,協議圍繞總部搬遷、長江大保護合作、推動湖北能源做強做優做大、推動“雙碳”合作實現綠色發展轉型、在鄂科技創新和產業部署、深化與省國資國企合作等六個方面達成合作,謀劃新增投資項目3000多億元。
武漢市政府與三峽集團簽署《深化合作協議》,謀劃合作項目1500億元。
宜昌市與三峽集團簽署《“十四五”時期戰略合作協議》,謀劃項目投資1138億元。
這些是密集的投資合作。此外,長江之心的武漢,有強大的水利電力教研力量和配套企業,可以為三峽集團搭建研發平臺。
央企密集集中在北京也是一種浪費。央企要不去雄安,要不去誕生地,三峽集團回武漢恰到好處。
因為有東風公司,武漢汽車產業強上加強。三峽集團來了也一樣。
希望更多央企來武漢。武漢歡迎你們。央企回歸,大展宏圖。
——“小巨人”做“?!?。
2018年11月,工信部著手開展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皩>匦隆笔侵妇邆鋵I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大優勢的企業。
“小巨人”企業評選要經過3項分類指標、6項必備指標等評價要求,包括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經濟效益、經營管理以及聚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等方面。
“小巨人”企業是具有三類“專家”特征的企業。
一是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行業“專家”,以高質量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有1/5的“小巨人”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
二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上天、入海、探月、高鐵等大國工程中,都能找到“小巨人”企業的產品,大多數企業都在為龍頭骨干企業配套。
三是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不斷迭代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專家”
9月21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小巨人”企業已達4762家。最新公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超過前兩批的總和。
湖北省有172家,占全國總數的3.61%。
武漢49,宜昌、襄陽、十堰的數量為:28家、17家、15家。
湖北省組織申報兩批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力爭明年申報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達到全國總數的5%以上。
首先,企業需要連續經營3年以上,且需要是被各個區域經信部門認定的(或重點培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或擁有被認定為“專精特新”產品的中小企業。除此外,長期專注并深耕于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在國內細分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等等,也都是考核指標。
還有各種數據指標需要了解:上年度企業營業收入在1億元至4億元之間,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或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0%以上,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3年及以上,其主營業務收入占本企業營業收入的70%以上,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5%,至少獲得5項與主要產品相關的發明專利,或15項及以上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等等。
湖北省經信廳要求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加快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聚,開發“小巨人”企業專屬金融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等。同時,鼓勵各地以優先采購、增加預留份額等方式,加強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品的首購和推廣應用支持。并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監測數據分析庫,可謂跟蹤企業,及時發現問題并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各個地區也在為“專精特新”提供一些支持,比如荊州市,就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專屬信貸產品和服務,幫助優質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高小微企業融資能力;宜昌市也是從金融層面上,推出了“專精特新貸”,解決企業資金問題;為促進調研成果高質量轉化應用,咸寧市強力推進技術改造項目建設。2020年全市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改項目有244個,總投資達180.36億元。給予市直17個技改項目發放技改獎補資金1808.41萬元,其中,包含“專精特新”企業。
——“小微企業”做“多”。
“十三五”期間,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共5745萬戶,年均超千萬戶,較“十二五”時期增長83%。小微企業占比超九成,數量近5200萬戶。
各種政策十分密集:
財政貼息、四大稅收政策。
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長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完善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工行、農行、交通銀行以及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陸續發布公告,從9月30日起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銀行賬戶開戶手續費、轉賬匯款手續費、電子銀行服務費等收費。減免后的收費標準為現行價格的五折到九折不等,多個項目直接取消了收費。
還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政策、擴大消費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