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上午在羅田縣域經濟論壇講了八個關鍵詞,其中講到鄉村振興戰略,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過去的經濟是“火車頭經濟”,一個縣域經濟,就是靠城關鎮。現在是“高鐵經濟”,高鐵跑得快,是因為每個車廂都有動力。這個動力就是鄉鎮經濟。
9月9日發布的《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20》顯示,2020中國百強鎮分布在全國10個省份,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其中江蘇以36個百強鎮居首位,廣東占32個、浙江13個、山東7個、福建4個、河北4個、河南1個、貴州1個、湖南1個、江西1個。其中,江西、湖南各有1個鎮首次躋身中國百強鎮名單,實現中國百強鎮零的突破。湖北沒有。
中國百強鎮基本數據:
常住人口平均為22.92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18.87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319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221家。
報告建議,要以鄉鎮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鄉鎮是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連接城鄉、承上啟下的樞紐位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梁、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主要載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要大力推動鄉鎮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鄉鎮綜合競爭力,使之成為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平臺、承接城市功能和農村轉移人口的重要載體、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鄉鎮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報告》同時揭曉了2020中國中部百強鎮、2020中國西部百強鎮名單。
在中部百強中,湖北19地上榜。排在第三位。
12.湖北鐘祥市胡集鎮
14.湖北黃梅縣小池鎮
16.湖北大冶市還地橋鎮
17.湖北漢川市新河鎮
21.湖北谷城縣城關鎮
28.湖北宜都市枝城鎮
29.湖北松滋市八寶鎮
32.湖北大冶市陳貴鎮
34.湖北陽新縣富池鎮
44.湖北崇陽縣天城鎮
47.湖北嘉魚縣魚岳鎮
50.湖北谷城縣石花鎮
51.湖北丹江口市六里坪鎮
53.湖北大冶市靈鄉鎮
67.湖北棗陽市吳店鎮
75.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
77.湖北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
89.湖北漢川市沉湖鎮
99.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伍家鄉
2020中國中部百強鎮在中部地區6個省份均有分布。其中,安徽達到41個,其次分別為江西20個、湖北19個、河南16個、湖南3個、山西1個。
中國中部百強鎮基本數據:
常住人口平均為10.79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6.44億元,比上年增加0.23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366家,較去年增加8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41家,與上年持平。這里可以看出與中國百強鎮的差距。
中國西部百強鎮基本數據:
常住人口平均為8.13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5.08億元,比上年提高0.43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3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21家,比上年增加2家。
安徽有41家,前十名中有4家,非常不錯。
早在2010年1月,安徽出臺關于實施擴權強鎮的若干意見,選擇部分經濟實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鎮實施擴權強鎮試點,對促進安徽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加速崛起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培育特色產業,安慶市大力實施集體經濟“培強扶優”工程,儲備產業項目4000余個。今年,全市共有109個村被列入中央和省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扶持對象,同時,各縣(市、區)也擇優扶持44個村發展特色產業。
桐城市出臺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細則,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村“兩委”成員進行獎勵,獎金由市、鎮財政按照 5:5 比例分擔,并將集體經濟發展納入考核,安排100萬元資金獎勵集體經濟增量和增幅前10名的村。太湖縣每年安排200萬元獎補資金,重點獎勵有突出的村和個人。岳西縣每年開展“十佳”村書記、村主任評選,明確將集體經營性收入作為考核硬杠杠,成績優異者暢通晉升鄉鎮負責人的通道。
各縣市均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確保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解、推進有合力。宿松縣規定,對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力的鄉鎮,鄉鎮黨委和主要負責人取消評優資格。
安徽從集體經濟角度發展鄉鎮經濟的經驗值得學習。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2021年4月23日)發布。9月13日,國新辦召開發布會介紹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時指出,中部地區要通過在自主創新上找出路,在城鄉區域協調上求突破,在生態綠色上做文章,在內陸開放上下功夫,在服務共享上出實招,形成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意見》特別強調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以縣域為單元統籌城鄉發展。發展一批特色小鎮,補齊縣城和小城鎮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短板”。
鄉鎮經濟是不能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