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西北十堰市房縣土城鎮土城村,黃墻黛瓦,特色民宅錯落有致。村里,一間間黃酒作坊,飄溢出醇厚綿密的酒香。
土城村曾是個貧困村,而今是產業致富明星村。2020年,全村銷售黃酒1300萬斤,實現產值1.3億元,全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30000元。
過去年輕人大都外出務工討生活,只留下老小看守家門。唯一值得炫耀的事,就是村里有千年古法釀酒技藝,家家會釀黃酒。可是因為難以貯藏,銷路根本打不開。
幾年前,房縣農商銀行開展“深耕四區”活動,全方位對接農區、社區、商區、工業園區的客戶。
了解到土城村在黃酒銷售旺季,省內襄陽、十堰和省外陜西都有人來村里買酒。有技術、有一定的市場,為什么沒有批量生產?原因在于,家庭作坊制作黃酒產量小,缺乏標準化的質量檢驗,銷路受限。進行工業化批量生產,需要大量的糯米等原材料,以及裝黃酒的陶缸、專門的貯藏室和降溫設施,這需要投入資金。
房縣農商銀行找到鎮政府,共謀發展黃酒產業。
土城村成立了“白茅佳釀黃酒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統分經營”模式(公司及合作社統一原料供應、統一生產工藝、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包裝標識、統一購銷推廣,農戶分戶釀造、分戶儲藏、入股分紅)吸納社員256戶。監管部門還為合作社頒發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執行生產企業標準,確保“小作坊”產品質量達標。
房縣農商銀行持續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在土城村發放“政府+農商行+合作社+農戶”專門的黃酒生產貸款。幾年來,累計投放貸款537戶,金額4856余萬元。
以黃酒產業為切入點,土城村進一步擴大產業鏈條,讓黃酒產業與美麗鄉村結合。房縣與湖北中青國旅合作,按照產業、旅游、扶貧“三位一體”,高起點規劃、全方位打造土城“黃酒村”,興建黃酒博物館,開發“生態康養度假中心”項目。
目前,土城村的黃酒、康養中心、旅游和農副土特產的年收入達到3億元。
這座康養中心叫花田酒溪神農谷地康養中心。我在武漢參加過有關花田酒溪的座談會。
位于十堰市房縣土城鎮中國黃酒民俗文化村,坐落在神農架山脈谷地之中,海拔在800至1000米之間,夏天白天平均氣溫23度,森林覆蓋率95%,植被茂盛,氣候溫和,天然的氧吧,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米3.5萬個,位居全國之首,是一個高端的以中老年人康養、旅居、度假為一體的避暑休閑的勝地。
傳說唐中宗李顯曾在這里旅居13年再次登上皇位,也是《詩經》的編纂發源地。
是以健康管理為核心高起點高標準設計的中國高端示范性康養中心,將成為中國康養環境、設施、康復醫療、服務一流的示范性國際康養中心。
項目特色設施是全息康養食堂和康復醫院,食堂根據中老年人的體質配餐,提供松軟可口的營養膳食。醫院則是經過政府批準成立的合規醫院,里面規劃了120個VIP床位,實現大健康管理,小醫療保障的康養旅居標準。所有房間有兩個緊急呼救按鈕,連接小區的康復醫院急救中心,為突發狀況保駕護航。
更值得一提的是房縣黃酒。
黃酒是中國特產,也稱為米酒,屬于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房縣黃酒性溫和、酒味甘醇、綿長,有一種特殊的馨香,鮮甜可口,喝不贅頭,富含18種氨基酸,每升酒中的必需氨基酸達3100毫克,半必需氨基酸達2830毫克,還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已檢測出的無機鹽就有15種之多,包括鈣、鎂、鉀、磷等多種常量元素和鐵、銅、鋅、硒等微量元素。
黃酒為房縣千年歷史特產,早在隋唐時期作為欽點貢品而譽滿京師。房縣黃酒起源于周朝,興盛于唐朝。
據史書記載,“白茅”是房縣黃酒最早的稱謂。前文有“白茅佳釀黃酒專業合作社”。
與茅臺酒的“茅”又有聯系,離房縣不遠的襄陽市南漳,就有“苞茅縮酒”的歷史,是古楚人的一種祭祀儀式,被南漳縣薛坪鎮《端公舞》巫舞專班作為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一個獨立的歌舞場面保存下來。其主要內容是祭祀神靈,祈求它保佑人間或后生太平,為之驅災消禍、祈盼五谷豐登。
苞茅縮酒的表演形式,據古典籍的記載和楚史專家的考證是:“古人祭祀時,將茅草扎成束直立,將酒從上淋下,糟留茅中,酒汁滲透下流,像神飲之,謂之‘縮酒’。或以為‘縮酒’就是‘濾酒’,即將黃茅、茅香等含有芳香類物質的茅草捆成一定的形狀,用作過濾去渣。楚人釀制出的醴(帶糟之甜酒)、醪(濁酒,即汁渣混合的酒)等,經過這類裝置過濾之后,不僅得到了清液(當時又稱為瀝酒),而且可以得到香酒。”
此后又有“黃酒”、“皇酒”、“白馬尿”之稱。
嗣圣元年(684年),唐高宗之子李顯,被其母武則天貶到房陵(房縣舊稱)做廬陵王時,最喜歡飲用這種酒,被人稱為“品酒郎君”。他曾做詩“此酒只應天上有,瑤池天宮量也無,他日龍駕回長安,每年送朕三萬斛。”后來,廬陵王將其作為貢品獻給武則天,故房縣黃酒又稱“皇酒”,從此沾上了皇家的氣息。西周至明18個朝代,共有23位帝王級人物與房縣黃酒結緣,此乃中國以至世界酒文化的一大奇觀。
2014年04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房縣黃酒”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特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