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的創新,一直不停步。
為避免行車司機視線被隔壁車道已停下讓行的車輛遮擋,杭州交警已陸續在全市609個主要路口斑馬線前設立禁停區,施劃了5米或9米的黃色網格線,提醒車輛在讓行時比以往距離斑馬線更遠的地方停下,不要駛入黃色網格標示的“禁止任何原因停車”區域。
通過黃色網格線的施劃,將停止線后移,避免“鬼探頭”事故發生。
“鬼探頭”此處指行車司機視線被旁邊已停下的車輛遮擋,未看到斑馬線上正在穿行的行人或非機動車,從而釀成事故。
盡管當前杭州機動車禮讓率在99%左右,但斑馬線前的交通事故仍時有發生。設置黃色網格線后,上一周全市僅發生了34起斑馬線上的事故,相較以往有斷崖式下降。
在施劃了黃色網格的斑馬線前,遇有行人通過,大小車輛絕大部分自覺地在黃色網格前停下,比以前早停了約5米或9米,而司機的視線不會再被隔壁車道上的讓行車遮擋。
小客車和大貨車行車道的黃色網格線長度分別是5米和9米,這樣的設置是經過前期反復試驗的,確保司機視野不會被兩旁車輛遮擋。
要就清楚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要從“紅船精神”講起,這是我最近講黨史的第一部分內容。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一文,首次提出并闡釋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在新的實踐中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
第一,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努力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走在前列。
“八八戰略”是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的面向未來發展的八項舉措,即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的優勢、推進八個方面的舉措。
一、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三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五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六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
七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
八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
如何建設文化大省?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作出《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實施“八項工程”:文化引領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設施工程、文化創意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素質工程等。
第二,要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努力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走在前列。
第三,要切實增強執政本領,努力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方面走在前列。
我們來重點看看“文化素質工程”。
先做好“人”,再做“人才”。
實施文明素質工程的核心內容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如何提高人的素質呢?關鍵要以人為本。
現在有些人重視競爭素質培養,忽視了文明素質,這是本末倒置。
2005年11月16日,浙江省實施文明素質工程工作會議在杭州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敏爾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文明素質工程是文化大省建設的核心內容。
會議強調,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既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質,又要提高農民群眾素質;既要注重硬環境建設,又要注重軟環境建設;既要提出普遍要求,又要實行分類指導。要以宣傳教育塑造人,以文化服務陶冶人,以實踐活動培育人,以制度管理規范人,以優美環境影響人。
文明素質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各地各部門要結合當前的形勢和任務,針對薄弱環節,突出重點內容。
2006年開始,大張旗鼓地開展活動。
組織開展“文明示范窗口”、“文明禮儀使者”、“文明禮儀欄目”等十佳評選活動。
大力實施優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成長環境的陣地工程、精品工程、綠網工程、凈化工程和幫護工程等“五大工程”,初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省委宣傳部和團省委聯合組織的“重走紅色之路”——浙江省百萬青少年紅色之旅主題活動,參加的未成年人達120余萬人。
以總結宣傳“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為重點,樹立宣傳了鄭九萬、陳有德、李學生等一批先進典型,成功組織“浙江驕傲——浙江省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宣傳評選、“風云浙商”人物宣傳評選、“勞動偉大——建國以來浙江省最具影響力勞模”宣傳評選等活動。
利用嘉興南湖革命圣地的特殊精神資源,浙江舉辦了開天辟地——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大型圖片展覽、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圖片展、長征精神代代傳——浙江省紅色基地巡禮、十月的陽光——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等活動。
這種做法,在當時各省是少有的。
文明出行,更是一個重點。
2005年,杭州市公交集團率先在11路試點推出“人行橫道禮讓”。隨著活動不斷深入,禮讓行為逐步推廣至全城車輛。
2007年,杭州市公交集團制定了《公交運營司機五條規范》,其中明確規定“行經人行橫道時減速禮讓”,每次司機都遵循“三二一”禮讓行人操作法,即看到行人,30米外就要松油門減速,20米外,車速要減到15公里/小時,腳要放在剎車上,10米內,必須停車。
公交帶來的良好示范,也帶動了市民在行車時逐漸形成禮讓之風。
2015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斑馬線禮讓行人”首次被寫入地方性法規。
2017年底,交通運輸部在杭州召開公交都市專題會議,向全國倡導實行“人行橫道禮讓”。
現在又有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