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國百強大學中,武漢有8所。福建有兩所。但是,福建的GDP與湖北不差上下。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福建還超過湖北。
湖北一大問題是,科教、經濟兩張皮。
終于看到一個大學與企業合作的很好的案例。
2019年,宜昌當陽市鴻陽新材料公司擬投資18.3億元,分四期建成年產10萬噸“環保型新溶劑法Lyocell(萊賽爾)纖維素纖維”項目。
萊賽爾纖維俗稱“天絲絨”,以天然植物纖維為原料,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問世,被譽為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造纖維史上最具價值的產品。兼具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多種優良性能,萊賽爾是綠色纖維,其原料是自然界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纖維素,生產過程無化學反應,所用溶劑無毒。
萊賽爾纖維是一種全新的紡織、服裝面料。“萊賽爾”纖維以可再生的竹、木等搗碎后形成的漿粕為原料,先進的工藝使得其溶劑回收率高達99.7%,不僅節能、環保,而且可持續發展。用這一纖維制成的衣物不僅光澤自然、手感滑潤、強度高、基本不縮水,而且透濕性、透氣性好,與羊毛混紡的織物效果良好。將從源頭上實現零排污、綠色生產,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目前,一期年產2500噸實驗生產線已建成投產,二期年產5萬噸項目正在建設中。企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專業研發人才。
2020年12月中旬,當陽市“科技保姆”朱和云在開展企業技術需求征集時,了解到該公司迫切需要建設萊賽爾纖維實驗室,以便深入開展萊賽爾纖維改性研究,拓寬應用范圍。
去年12月20日,當陽市科技局負責人帶領鴻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小波一行前往武漢,與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肖菲教授進行交流和探討,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今年3月20日,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劉宏芳來到鴻陽新材料公司,校企雙方正式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萊賽爾纖維的生產工藝數據庫及其改性技術的研究”。
協議明確由公司出資200萬元,學校提供場地和人才隊伍,在華中科技大學建設萊賽爾纖維“飛地實驗室”,對萊賽爾纖維生產材料的性能、溶解過程的反應機理、紡紗工藝進行基礎研究,建設生產工藝數據庫,為公司擴大生產、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等提供技術攻關和合作。
“飛地實驗室”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校方的人才和設備等科研資源,還減少檢驗檢測設備投入2000余萬元。實驗室將于7月建成投入使用。
前幾年在武漢紡織大學講課,就建議他們在陽光校區建研發大廈,承接紡織服裝企業的研發項目。
我注意到,2019年3月15日上午,武漢紡織大學、當陽市鴻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簽約暨“萊賽爾纖維關鍵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授牌儀式在當陽市鴻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隆重舉行,雙方正式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建的“產學研合作基地”、 “萊賽爾纖維關鍵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
現在,華科大走在前面了。科教與經濟實現了完美的雙贏結合。看來動作要快。
當陽市為全市重點企業配備“科技保姆”,開展一對一服務,將企業技術需求與高校對接,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星創天地等科技創新平臺。2020年以來,先后促成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13所高校、科研院所與本地企業簽訂21項產學研合作協議,促成15項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
湖北這方面做的比較早的是“風機之都”——廣水市。
目前,廣水市風機企業已開發生產60多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型號產品。其中MVR蒸汽壓縮機、地鐵軸流風機、動葉可調軸流風機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部分產品遠銷英國、印度、巴西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廣水與風機“結緣”始于1958年。當年,湖北省首家風機制造國有企業——湖北省風機廠在廣水市應運而生。如今,42家風機產業集群企業在廣水市落地生根,去年產品銷售收入達117.6億,同比增長25.5%。
地處鄂北山區的廣水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鼓勵企業將人才“請進來”的同時,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在高端人才富集、科研機構眾多的大城市構建研發中心,借智創新。
在廣水市湖北風機廠武漢研發中心,4名來自相關高校的專家正在設計新產品。該中心設在武漢智力密集的東湖高新區,自2011年10月成立不到一年,就研發出5項新技術,轉化應用后產生了良好經濟效益。
生產直流電能計量、電子控制設備的湖北迅迪科技公司,由于國外行業巨頭的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發展空間受到擠壓。該公司在武漢設立研發中心,重金聘請6所高校20多名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光纖電流傳感系統等新產品,在國內占據半壁江山,而且遠銷西亞、中東。
廣水中意機電公司到遼寧省大連市,與相關高校攜手成立風機研究所,研發的高新技術產品,節能效果國內領先。
據統計,截至2012年8月,廣水已有12家民營企業在大城市設研發中心,吸納高層次人才80多名,開發新產品、新技術50多項,為企業增效2億多元。
從“研發飛地”到“飛地實驗室”,說明一點,武漢的科研潛力有待于挖掘。在互聯網時代,武漢的科教人員,完全可以在武漢研發,為外地企業服務。在大學院所的周邊,不應該由空置的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