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媒體公布一條重磅消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
在整個文件中,有四點最吸引人。
(四)加快推進智慧稅務建設。
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著力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驅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制度創新和業務變革。
2022年基本實現法人稅費信息“一戶式”、自然人稅費信息“一人式”智能歸集。
2023年基本實現稅務機關信息“一局式”、稅務人員信息“一員式”智能歸集,深入推進對納稅人繳費人行為的自動分析管理、對稅務人員履責的全過程自控考核考評、對稅務決策信息和任務的自主分類推送。
2025年實現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與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全面升級。
(五)穩步實施發票電子化改革。
2021年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24小時在線免費為納稅人提供電子發票申領、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
制定出臺電子發票國家標準,有序推進鐵路、民航等領域發票電子化,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021年1月21日起,除中國港澳臺以外所有地區的新辦納稅人中實行專票電子化,受票方范圍為全國。這也意味著增值稅發票進入全面電子化時代。
我國每年都會開具數以千億的發票,其中增值稅專用發票一直占據著絕對的領先地位。增值稅專票電子化后,開票方和受票方都可以通過電子發票的形式完成發票的開具、流轉、核驗等環節,實現全流程電子化。
另一方面,區塊鏈電子發票憑借低成本、無接觸、可追溯的優勢,改變了現有發票服務市場的競爭格局。
2018年7月,深圳得到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開展區塊鏈電子發票應用試點工作的批復,開始“區塊鏈+電子發票”推廣試點工作。
2018年8月10日,騰訊聯合高燈科技共同開出的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落地深圳。
2018年11月,全國首張商超領域區塊鏈電子發票落地深圳市寶安區沃爾瑪金海路分店。
2019年7月,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冠名發票在云南開出。
2019年11月,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突破1000萬張。
2020年3月,全國首張電器零售業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市國美電器(翠竹店)開出。
到2020年7月,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已累計開票2500萬張。
截止2020年10月24日,深圳一年的新增區塊鏈電子發票已達到2300萬張。
目前,深圳市稅務局基于已建成的稅務鏈,進一步擴圍“區塊鏈 +稅務”的應用場景,相繼上線了“深圳四部門信息情報交換平臺”、“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臺”、“稅務—產業聯盟鏈”和“區塊鏈破產實務辦理聯動云平臺”。
2018年6月,廣州上線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稅鏈”,首次實現將稅務系統現有的增值稅電子發票數據在區塊鏈上歸集和流轉。同年12月7日,廣州稅務開出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此后,廣州區塊鏈電子發票應用范圍從餐飲、電商、停車、地鐵等領域延伸到鄉村旅游、餐飲民宿、農業電商等鄉村特色產業,為產業振興、富民興村注入強大動力。
截至今年8月初,已有逾10億張增值稅發票數據在“稅鏈”平臺上鏈,325萬余戶納稅人可通過“稅鏈”平臺歸集發票數據。鏈上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在廣州各區試點應用,截止2020年9月,共有超過3.75萬戶試點納稅人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逾175萬張。
區塊鏈電子發票不僅降低農戶用票成本,還利用區塊鏈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技術特性,讓消費者一“掃”就能辨別真偽并查閱開票來源,相當于給農產品打上了“誠信標簽”,大大提升了農產品的品牌口碑。
(六)深化稅收大數據共享應用。
探索區塊鏈技術在社會保險費征收、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等方面的應用,并持續拓展在促進涉稅涉費信息共享等領域的應用。
武漢案例:
武漢市登記房產的土地累計超過500萬宗,年新舊房產交易量接近30萬宗,不動產總規模4000億元,占全市稅收總規模的25%。
區塊鏈+不動產稅收分兩步:
第一步,建好一個鏈條。依托武漢城市大腦的區塊鏈中樞和政務云,稅務與自然資源、規劃、房管三家單位聯合打造了一條連通鏈,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協作和隱私保護下的不動產信息溯源機制,運用智能合約和電子確權加強不動產交易管理部門的協作,聯辦聯管的信息。
第二步,定好兩個目標。先開發先應用原則,項目分兩期實施,第一期任務在2020年實現全市新建商品房全款交易業務上鏈,第二期區塊鏈應用范圍拓展到不動產全生命周期和全鏈條業務。
福建案例:
2019年10月27日,福建首份區塊鏈社會保險費繳費記錄開具生成。截至10月30日,福建稅務部門已受理居民個人社保繳費510萬人次,相應生成區塊鏈社保繳費記錄510萬份,上線3天內查看使用已超過10萬份。
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將稅務、社保醫保、代收戶、繳費人等多方進行關聯,實現繳費記錄高效生成、安全存儲,繳費信息實時查詢及校驗,有效提高了社保費繳費信息化管理能力與稅務部門的辦事服務效能。
推行應用區塊鏈技術后,福建3000多萬繳費人受惠,獲取繳費憑證更加便利。福建全省稅務機關可因此減少征收成本3000多萬元。稅務、繳費人、代收單位、社保部門四方實現共贏。
2025年建成稅務部門與相關部門常態化、制度化數據共享協調機制,依法保障涉稅涉費必要信息獲取;健全涉稅涉費信息對外提供機制,打造規模大、類型多、價值高、顆粒度細的稅收大數據。
(十四)全面改進辦稅繳費方式。
2021年基本實現企業稅費事項能網上辦理,個人稅費事項能掌上辦理。
2022年建成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不斷拓展“非接觸式”、“不見面”辦稅繳費服務。
逐步改變以表單為載體的傳統申報模式,2023年基本實現信息系統自動提取數據、自動計算稅額、自動預填申報,納稅人繳費人確認或補正后即可線上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