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其中的一項重要議題是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
針對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重點,政治局會議做出以下幾點安排。
首先還是防控疫情。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但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確保疫情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
其次,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第三個重點是科技創新。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第四個重點是防風險。會議提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
第五個重點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平臺經濟反壟斷的時代已經到來。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詳細列舉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
重點六,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會議要求,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高專業化水平,努力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六個方面總結的很到位,相當于當前中國的六大難題,新老問題都有。特別是第二點尤其關鍵: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相對于生產與流通,分配與消費是經濟發展中更大的難題。要扭轉分配不合理狀況,拉動消費,還有很多人為的因素。現在的很多政策都是針對穩定生產的,但是如果沒有收入的增加,企業的產品服務誰來買?眾所周知,”6億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讓很多中國人大吃一驚。實際上,現實比統計數據更加嚴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通過調查,發現中國有9.64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
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是必要的。建議實行基本收入制度,提高低保標準。如果上年居民月人均消費支出是2400元的話,今年的低保標準應該是一半,即1200元。而以武漢為例,今年4月1日起,城市低保標準830元,農村低保標準689元。此時,分配、消費直接影響生產與流通。
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發展的難題,目前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