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鄖陽區脫貧的經驗是,“移民小區+襪業+香菇+旅游”四合一。我們來聊一聊無中生有的襪業。
襪業做得好的,要數浙江省諸暨市特色小鎮大唐。作為全球最大的襪業基地,大唐年產襪子總量占全國的70%、世界的30%,被譽為“國際襪都”。
大唐小襪子已成長為產值三四百億元的大產業,支撐大唐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超過10億元。
襪子——襪業——襪藝,大唐襪業不斷轉型升級。
而地處秦巴山區的十堰市鄖陽區,正快速崛起為中部地區“新襪都”。已聚集襪業生產及上下游企業28家,年可織襪4億雙,年產值過10億元。
這些變化源自一位七旬老人。
陳紹松,原為大唐鎮干部,2017年6月來武當山旅游,順便看望在鄖陽掛職的堂弟、水利部干部陳偉暢。兩人聊起大唐襪業的發展。
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瓶頸制約,大唐鎮正實施“騰籠換鳥”,加速推進襪業轉型升級。
鄖陽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卻苦于缺乏產業支撐,農村大量閑置勞動力沒有就業門路?!昂尾坏酱筇普猩桃Y,借雞下蛋?”陳偉暢眼前一亮。
區主要領導帶隊趕赴大唐考察學習。
2017年12月,鄖陽區委、區政府決定,將襪業作為該區精準扶貧主導產業之一,重點予以支持發展。
作為鄖陽襪業發展首席顧問,2018年1月8日,陳紹松應邀而至。
引企業,還是引產業?“不是簡單引進幾家企業,而要圍繞襪業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只有把上下游配套企業引進來,才能做大做強?!编y陽區從技工人才培養、暢通融資渠道、廠房租賃優惠、襪機購置補貼等方面出臺“黃金十條”政策吸引襪業企業落戶發展。
陳紹松甘當招商大使,回鄉游說。
2018年4月,大唐企業家在鄖陽投資的第一家襪業企業——柳航襪業有限公司在柳陂鎮易家埡子村落戶。
2018年上半年,短短3個月內,就有19家襪業企業在鄖陽簽約落地。
鄖陽區不僅立足于襪業進行代加工,而且精心布局集電商、襪機零部件銷售、維修、物流等一體化的襪業服務中心,引進棉紗生產、包裝加工等上下游銜接配套的相關企業,不斷健全襪業產業鏈條。
鄖陽區委書記孫道軍直接部署推動,成立襪業產業發展指揮部,區長任指揮長,全區全面總動員。財政部門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為襪業企業兌現各項政策性獎補資金;人社部門深入各鄉鎮開展“春風行動”,為襪業企業招工盡心盡力;中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向上爭取申報,為企業提供法人信用貸、助寶貸、創業擔保貸等融資支持;各鄉鎮全力推進襪業企業車間建設、產業招商和落地服務,加班加點,不勝不休。
區、鎮成立“襪業辦”,堅持企業困難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開展常態化協調服務。
我們去參觀的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與扶貧車間、扶貧作坊建立合作關系,帶動劉洞等鄉鎮襪業扶貧車間共2000余臺襪機投產運營。
宣傳引導群眾自愿購買縫頭機、翻襪樁等加工設備,到扶貧車間承接襪業后道工序加工任務。
我們到了龍韻村45歲的明剛的家里,“每天至少處理1000雙,我縫頭,母親翻襪。”每月可增加純收入3000多元,全家已經脫貧。
現在,全區19個鄉鎮建了襪業工廠,26個村布局了扶貧車間,700多個農戶家中開設了加工作坊,帶動2600余人在襪業企業務工,后道工序帶動75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其中75%為貧困戶。
該區已建成襪業車間14.2萬平方米,簽約襪機11200臺,到位襪機4191臺,可日產襪子120萬雙,襪機數量、襪子產量、襪業規模等都已具備一定基礎。
襪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間接帶動了原材料供銷、機器設備維修、產品線上線下營銷、物流運輸、配套餐飲服務等行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激發了縣域經濟活力。
全區簽約制襪設備全部投產后,可帶動1.5萬余貧困戶脫貧就業,人均每年增收2萬余元。
鄖陽襪業,是沿海產業轉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