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全省《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編制完成,今后3年我省共計謀劃建設項目2247個,著力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院前急救體系、基層防控體系、重大疫情信息平臺(即“4大體系、1個平臺”)建設。目前,已落實項目建設資金542億元,開工項目322個。
在這些醫療工程項目中,最耀眼的是重離子醫學中心。
8月24日,武漢建工集團中標武漢大學重離子醫學中心暨漢南區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EPC總承包),中標金額約14.7億元。
武漢大學重離子醫學中心暨漢南區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EPC總承包)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紗帽街興城大道以西,紗帽正街以南,項目占地約136.5畝,總建筑面積16.61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含新建擴建建筑工程、現狀院區改造工程及醫院周邊配套工程。
重離子治療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之一。通過醫用重離子加速器,可把肉眼無法看見的碳離子以每秒21萬公里的速度,像“穿甲彈”一樣打入病患體內,精準獵殺癌細胞,而不“誤殺”正常細胞,實現對腫瘤的“立體定向爆破”;重離子束抵達病灶前能量一直處于低谷,將聚集的能量控制在腫瘤部位,“爆破”能量迅速衰減,對周圍正常組織和敏感器官的副作用小得多,實現療效最大化、危害最小化。太神奇了。
養老是一個大問題,最近的好消息不少。
武漢市從今年開始,利用3年時間整合提升社區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能力,將打造至少40個醫養融合康復服務中心。
醫養融合康復服務中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失能、半失能、慢性疾病、大病康復期、癌癥晚期、臨終關懷等老年群體,為他們提供醫養結合的短期照護。
今年已確定第一批1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試點。
醫養融合康復服務中心須設置康復、護理床位不少于30張。服務中心設置應滿足老年護理功能需要,用房應包括老年人臥室、浴室、衛生間、污物處理間、活動(康復)室等,有條件的宜設置室外活動場所、閱覽室、書畫室等。
這是一種嵌入式的養老。成本較低。
在專業人員配備上,硬性規定專職醫師至少達到0.1名/床,要求主要為老年病專業及全科醫學專業;護理人員與接收護理的老人之比不低于1:4,其中注冊護士至少達到0.1名/床。
除了社區養老之外,居家養老的智能化改造也在啟動。
2020年,在江漢、武昌2個區的200戶老人家庭,以及武漢市社會福利院等5家養老機構,開展人工智能養老社會實驗試點。
將重點針對獨居、殘障等特殊老人群體,開發遠程協助系統,通過動作傳感器、開門傳感器、警報及地理定位設備等智能產品,將老人異常信息及時傳輸到“人工智能養老”信息平臺,探索解決獨居、失能、高齡老人居家養老難題。對各區建設的“人工智能養老實驗社區”,每個社區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扶持資金。
5個養老機構作為試點單位,將開展人工智能機構養老社會實驗,每個試點養老機構每年市財政給予30萬元補貼。將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應用于養老機構管理和服務之中,探索構建全方位覆蓋、全過程監管、全天候響應的人工智能養老機構應用場景,建成一批有武漢特色的“智慧養老機構”。
同時,越來越多武漢老年家庭正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有子女花費上萬元給父母做這樣的改造。
如廁區或洗浴區安裝扶手、蹲廁改坐廁、在床邊加裝護欄……日前,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列出了包含30項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配置的推薦清單。
新建設的住宅小區,也以健康醫療為賣點。
疫情之下,城市對健康需求迫切。“我們會通過健康蜂巢的模式,為武漢人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正在建設的武漢BFC復星外灘中心項目中,我們會更多引入包括高端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再加上復星的健康險等權益保障,讓武漢人民能夠健康生活。”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表示。
未來,復星的健康蜂巢將打造三類模式。第一類是醫療服務機構+健康社區模式。其核心為在一線和二線城市新區核心區和副中心,打造包括專業醫院、康復院、配套商業和健康住宅等業態于一體的項目。第二類為“健康谷”模式。其核心為依托復星的優質產業資源,以CCRC、社區醫療中心、健康公寓等為核心業態,在城市遠郊打造大體量健康社區和康養、文旅相結合的綜合項目。第三類是健康科技園+健康社區模式。其核心為導入健康產業資源,建設醫藥產業科技園。
可以說,就是相當于住在療養院了。
2020年7月18日,中國中鐵置業&春雨醫生簽約儀式暨健康論壇,于武漢諾德逸都項目營銷中心盛大舉行。
春雨醫生于2011年成立,迄今9年時間,成為“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的知名企業,是全球領先的在線問診平臺。春雨醫生線上平臺凝聚在院執業醫生60多萬人,用戶高達1.3億,更是打通國內超過200家三甲醫院就醫綠色通道。
住在這樣的社區,醫療還是有保障的。
2013年曾經提出,湖北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20年全覆蓋。根據一年前的數字,全市共組建1515個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居民10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