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出臺“光谷加快發展在線新經濟20條”實施計劃,多個高科技產業數字化轉型迎來大提速。
在線新經濟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制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
昨天我們聊到區塊鏈。
光谷將在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產業三大優勢重點板塊,以及腦科學、區塊鏈、量子信息等若干未來產業,全面導入“數字基因”,讓光谷成為高度智能的“數字芯城”。
未來5年,圍繞在線教育服務、在線文娛、在線醫療、新零售、智能出行、在線研發設計等六大領域,光谷在線新經濟規模預計將超過3000億元,形成在線教育服務、在線文娛、在線醫療三個千億產業集群。
在線教育服務領域,光谷將加強教育專網、教育云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物聯網、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在線文娛領域,進一步推動短視頻、動漫電競、網游手游、網絡文學等領域發展,支持5G、VR/AR、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成果服務應用于在線文娛內容生產。
在線醫療領域,積極推廣基于5G技術的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等遠程醫療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海量數據處理等領域創新應用。
新零售領域,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網紅電商、體驗消費、近場零售、社區電商、無人零售等非接觸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人臉識別、智能支付等人工智能技術在購物、餐飲等領域的應用。
智能出行領域,鼓勵互聯網、人工智能企業與汽車制造企業合作,支持視覺系統、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載雷達、無人駕駛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統等創新成果產業化。
在線研發設計領域,支持開展各類眾創、眾智、眾包、眾設的線上創作活動,鼓勵發展各種形態的開發者社區,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研發設計中應用。這是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
此次光谷發展在線新經濟,將圍繞三大重點板塊和六大目標領域,打造100個典型應用場景。鼓勵企業構建智能制造、無人工廠、無人駕駛測試場、智能社區等應用場景,參與智慧光谷建設。
光谷將設立首期規模10億元的數字經濟產業引導基金,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最終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總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產業基金群。
這些內容值得企業家高度關注。也是武漢脫胎換骨地發展的機遇。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上海人。
3月10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召開企業座談會。李強指出,要加快線上線下業務融合,加快發展在線經濟、到家經濟、非接觸式經濟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經濟新產業。
3月12日,中央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前往卓爾書店,與武漢校友和楚商企業家代表座談。
陳一新不時引導企業家代表在發言中開拓思路。“疫情也提醒我們‘線上經濟’‘到家經濟’‘無人經濟’、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經濟新產業會更快到來,雷軍就曾告訴我,小米的員工很多都是在線辦公,北京和武漢的2000多名員工無一人感染。”
3月30日,福建省出臺《關于加快線上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18條。涉及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強化要素保障、健全安全保障體系等方面。
4月14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聚焦6項專項行動;落實5條保障措施。
聚焦發展12個重點:
(1)打造標桿性無人工廠。
(2)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
(3)推廣遠程辦公模式。
(4)優化在線金融服務。
(5)深化發展在線文娛。
(6)創新發展在線展覽展示。
(7)拓展生鮮電商零售業態。
(8)加速發展“無接觸”配送。
(9)大力發展新型移動出行。
(10)優化發展在線教育。
(11)加快發展在線研發設計。
(12)提升發展在線醫療。
光谷能夠認識到這個問題,說明還是很有前瞻性的。關鍵是要打造平臺,讓中小企業進入。
與上海的方案相比,武漢缺少一半的內容。值得注意。
在線新經濟,會有兩大推動力。
一方面,推動了新的工作形態。帶來了人才借用、派遣、租賃,帶來了協議工作者、外部咨詢顧問、自由職業者。那些抓住新經濟、新職業風口的6“C”人才,即從事計算機電腦相關工作(Computing)、關愛人們(Caring)、提供飲食(Catering)、咨詢顧問(Consulting)、指導(Coaching)、創意(Creative)人才,可能會更有未來。
另一方面,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如若沒有敢于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探索的企業、科研院所和人才,沒有支持創新的技術和應用場景,沒有促進創新、加速創新的服務者,沒有樂于嘗新的消費者,沒有鼓勵創新的政府和治理者,沒有激活創新的體制機制、政策制度,沒有便于和保障創新的營商環境和社會氛圍,在線新經濟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