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什么最熱?地攤經濟與螺螄粉學院。
其實,這兩者有密切的關系。逛夜市,很大的目的是品嘗美食。
臺北有十大夜市或者八大夜市。是游客必到之處。
比如,景美夜市JingmeiNightMarket。
nike、adidas、converse......等服飾、鞋子,同樣一件、同樣一雙,甚至比其他夜市便宜到上百臺幣。這里美食都是便宜又大碗,本地人推薦必吃的是景美鐵板燒、高雙管四神湯、馮家蔬菜蛋餅、景美鄭家炭烤、楊家手工水餃、mini pasta 綠薄荷面食坊、巷內米粉湯、小旺仔宜蘭蛋餅、吃得飽牛肉面、阿華熱炒等。
可見,夜市是少不了美食的。
地攤與美食的結合,在一些學生街表現的是最突出。大家有時間可以到中南財大南湖校區的學生街來看看,天南海北的美食都有,手機貼膜扥地攤應有盡有。我在南湖校區住了10年,在我的記憶中,就沒有中斷過。
人才決定一切,發展美食也是如此。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螺螄粉產業學院日前揭牌。該學院計劃招生500人,開設7個高水平特色專業,并制定課程標準及培訓教材,培養一批高素質、極具創新力的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螺螄粉成為“網紅小吃”,不僅風靡全國,還走出了國門,2019年為柳州創造的產值超過70億元。
隨著螺螄粉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出現了。比如,產品創新能力較弱,中高端人才匱乏,生產自動化程度低,關鍵技術相對落后等。成立螺螄粉學院的目的正是為了支持螺螄粉產業發展。
這讓人想到了湖北的小龍蝦學院。
相關統計顯示,小龍蝦已經成為中國餐飲市場銷售規模最大的單品,并被冠以“國民夜宵”、夜宵界“網紅”、全民夜宵的實力“主角”等稱號。
位于湖北省潛江的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小龍蝦學院,是中國首家以小龍蝦烹調為專業的院校,2017年成立,首批35名畢業生,其中11人進入成都某餐飲企業,1人進入北京一家餐飲企業,6人選擇自主創業,其余學員皆在重慶就業。
看來以后還會出現牛肉面學院、沙縣小吃學院。
此次地攤熱,是從成都興起的。2個多月的時間,增加了10萬個就業崗位。
有人認為,成都夜市文化是很有淵源的。唐宋后,成都經濟文化繁榮發展,一些人流較多的重要場所設立了燈籠以照明,在財政撥款中設立了一點膏火費,或者鼓勵商人們聯合起來自行解決照明問題,以便在該地搞經營,進行商品交易,終成夜市。1904年,川督錫良在成都銀元局內試設發電機,利用該廠蒸汽發電,安裝點燈2000盞左右,為成都使用電燈之始,解決了夜間經濟的照明問題。
近日,多省市為流動商販經營提供便利條件,放開“地攤經濟”,一些平臺公司也紛紛推出幫扶措施,賦能“地攤經濟”:京東宣布啟動“星星之火”計劃,阿里1688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蘇寧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攤夜市扶持計劃,微信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各平臺從自身優勢出發,幫助解決“地攤經濟”進貨、資金、經營的三大難題。
現在可以說是“互聯網+地攤經濟”。在治理模式、結算方式、供應渠道、金融支持、數據管理等方面都增加了新內涵,正在升級為“新地攤”,或者是“新線下經濟”。
有兩點是過去地攤經濟所沒有的,即移動支付和移動倉儲。
現在的地攤上,移動支付已成“標配”,不用收現金、不用找零錢。
基于支付碼這個“入口”,數字化轉型方式持續滲透到各個垂直細分領域,包括最接地氣的“地攤經濟”。
現在,要了解地攤經濟的規模,夜市易如反掌。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躍度達到歷史最大峰值,較1月疫情嚴重期間,全國小商家數增長2.36倍,交易筆數增長5.1倍,其中成都市及廈門市小商家交易筆數分別環比增長6倍和8.8倍。
支付寶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數字小店的表現尤其搶眼,支持支付寶消費券核銷的小店,流水比發券前一周環比增長高達73.4%。而地攤經濟放開后一段時間,平均每天有十幾萬人開通支付寶收錢碼做生意。
天氣日漸炎熱,怎樣保障原料存儲和食品保鮮?商品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是“地攤經濟”的痛點。蘇寧集團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攤夜市扶持計劃,其中,開放全國家樂福、蘇寧小店門店10000個冷柜倉儲服務,夜市攤主可申請3公里內的免費冷鏈倉儲服務。在保證門店經營的情況下,面向周邊的地攤商販,開放店內冰箱、冷藏柜供其免費試用。真是想得周到。
有數據顯示,96%攤主貨源資金缺口在10萬元以內,“扶一把就能活”。各平臺為攤主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服務。
5月29日,阿里巴巴發布地攤經濟扶持計劃,將在1688網站推出“地攤批發專區”,并提供超過700億元免息賒購,為超過3000萬名“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據阿里1688數據,“地攤經濟”最熱品類為日用百貨、內衣、數碼、美妝、玩具等。
京東為每個小店提供最高10萬元無息賒購,全力支持地攤和小店經濟。
更多的網友希望,這股地攤熱能夠持續下去,而不是一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