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抗疫精神與全息閱讀
4月26日下午4點半消息,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25日,武漢新增出院11例,目前仍在院治療12例。
湖北在院治療病例在2月中下旬達到高峰,一度超過4萬例。
4月2日降至1000例以下,21日降至100例以下,并分別在23日、24日實現危重癥、重癥患者“清零”。
4月26日起,最后的20位專家也將陸續撤離武漢了。
看到報道中下面這段文字時,忍不住流淚。
“2月7日,李尊柱作為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援鄂國家醫療隊的一員來到武漢。
一次上班途中,過路的普通市民注意到李尊柱和同事們乘坐的班車后,朝著班車方向遠遠地鞠躬致意,深深動容之外,他感覺肩上的擔子又沉了幾分。”
23日,中央政法委機關舉行第10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展示會。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強調,要弘揚抗疫精神。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
“迎難而上、勇當先鋒”的擔當精神、
“舍生忘死、日夜奮戰”的奉獻精神、
“精準防控、精心救治”的科學精神、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
這是第一次官方的歸納。武漢人要記住。
以抗疫精神恢復經濟。抱團發展。
弘揚抗疫精神,推廣全息閱讀。
全息閱讀,指全時空、全場景、全介質、全員、全體驗的知識交流活動。全息閱讀重塑閱讀價值鏈。
從口口相傳到創造文字、印刷、電子媒體再到現在的萬物互聯,人們不斷探尋如何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讓連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當下我們正處在從多屏進入跨屏的關鍵時期。如何將閱讀內容轉化為全息產品,再通過全息平臺向用戶提供多維、非線性、交互、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需要知識產品生產者、閱讀服務提供商做好充足準備。
閱讀產業呼之欲出。
外賣,從餐飲、生鮮到圖書(30分鐘)。
2、農業托管公司與三個合作社
胡興民是陜西省西安高新區胡家寨村村民,去年3月,他將自家的5畝地托管給長豐農機合作社。此后,他就再也沒有下過地,而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家生意上。一年來,在做生意賺錢的同時,胡興民家的莊稼也照收不誤。
在西安市,像胡興民一樣當“甩手掌柜”的農民共有6000多戶,他們全都受益于這種被稱作“土地托管”的農業經營新模式。
長豐農業合作社開展農業托管服務已有10年之久。按照合作協議,不愿耕種或無力耕種的農民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由合作社對土地統一耕作、用種、灌溉、施肥、收割,最后將收獲的糧食交給農民,合作社收農資費與服務費。
有專家認為,土地托管在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與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的前提下,實現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較好地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
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服務組織完成或協助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
目前中國農村的農業生產,許多過程已被分解外包,其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越來越高。農民如果有地無法種,但又不愿意土地流轉的,也可以委托其他人種地,實行農業生產托管。
3個關鍵點:
一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降低種地成本,可以讓農戶參與到農業現代化中,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入。
二是農民也要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
三是通過開展托管服務,服務組織可以集中采購農業種子、農資等生產資料,可以采用先進農作技術,發揮農業機械裝備作業能力,可以采用新品種、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實現農業節本增效。但最終的決定權在農民手中,種什么農民還是自己說的算。
湖北還有一個地方的鄉村振興戰略做的也不錯。
截止2018年,公安縣已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65個、勞務合作社101個、資本合作社5個,土地流轉率達72%。
三個合作社的探索,將能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和傳統農業對接市場主體的能力。
農民最滿意的是,三個合作社給農民帶來四種收入:土地租金、勞務報酬、資本收益、年終分紅。我前年到公安縣調研了一天。
“三個合作社”由村集體創辦領辦,堅持村社合一,實行村黨組織領導下的理事會負責制,探索形成集體自主經營管理、社社協作互助發展、社企合作股份經營三種模式。農民重新組織起來。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2014年以來,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六盤水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探索,通過集體資源調動政府資源、政府資源撬動社會資源的“雙輪驅動”,有效活化了要素資源,實現“產業連體”“股權連心”,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今年春天的農田里,多了不少“新面孔”,有住在“棚中棚”里的西瓜、葡萄,有從外地引進種植的蘄艾,有蝦稻田里種下的水芹菜……一幅幅新鮮的圖景,顯示出天門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氣象。
天門市的幾個鄉鎮,請來一批浙江種瓜能人,示范和帶領大伙種植大棚西瓜。
這個群體有近百人,普遍以家庭為單位,一年只休息一個月,過年都不回家,長期駐扎在西瓜地里。
一年可收四茬瓜。
3、阿里春雷計劃與阿里云2000億元
4月22日,東莞市人民政府和阿里巴巴簽署“春雷計劃”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東莞制造的數字化轉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阿里時隔11年重啟“春雷計劃”扶助中小企業,與積極擁抱數字化的東莞一拍即合。東莞已正式成為全國首個“春雷標桿市”,阿里巴巴將提供全套數字化能力,與市政府一道,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促進新貿易,與東莞中小企業共渡難關。
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將運用20年來沉淀的數字化能力,全面助力東莞的貿易、物流、新零售、產業創新發展、移動支付便民體系、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各個方面實現轉型升級。
阿里與東莞將合力打造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多場跨境貿易線上展會;依托阿里巴巴在B2B和B2C領域的優勢,助力“莞貨”賣全國、賣全球;通過C2M超級工廠計劃,合力打造一批銷售過億的企業;通過聚劃算品牌扶持計劃、天貓產業帶復興計劃等,共同培育東莞本地品牌等。
有著“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在疫情爆發后一直在全力“撐企業”,東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助企撐企15條”“助企用工10條”“優化服務15條”“加快復蘇16條”等政策舉措推動復工復產復市。
14日,廣東東莞個體私營企業協會、東莞網紅直播帶貨基地和阿里巴巴淘寶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電商和數字化轉型賦能區域中心,快速提升東莞個體戶及私營企業視頻直播、電商運商的能力。未來,淘寶大學會把直播、短視頻等數字化課程帶到當地。
作為全國首個服裝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虎門電商產業園正在進行全面改造。3800平方米的攝影棚、近百間宿舍,正在改造為淘寶直播場景。
廣州番禺南村鎮快速將產業園改造成近2萬平方米的淘寶直播基地,可容納上百工廠同時開播。原本一心埋頭生產的中國廠長們,紛紛走進直播間。本月底,南村鎮將有近百間直播上線,未來將擴展到上千間。
北下朱村可能會成為歷史。
4月20日,阿里云拋出一記重磅消息: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阿里云的云基礎設施將重點布局在中西部、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數字經濟發達地區,公開信息顯示,阿里云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云數據中心,并廣泛采用液冷、水冷、風能等節能技術降低能耗。
未來十年,阿里云計劃將達摩院XG實驗室、平頭哥等最新研究成果將率先應用在阿里云下一代數據中心。飛天云操作系統、含光800芯片、神龍服務器、自研云交換機、高性能低延時網絡、大計算系統集群等核心自研技術,將在阿里云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
4、兩區合作的啟示
重慶、成都自費進行“大灣區式”改革。
4月23日,在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二次聯席會議上,西部兩大國家級新區確定了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2020年十項重點任務。
一是規劃協同。共同爭取將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共同研究提出需要國家支持的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改革試點。規劃推進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形成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的直連高速通道;規劃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接入重慶北站,形成向西直連成都,向東直連沿江高鐵的大通道。
二是創新協同。以兩江協同創新區、成都科學城為主要載體,共同爭取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研設施布局,力爭共同促進落地重大科技項目、科技創新平臺,共同簽約引進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積極爭取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試驗區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三是會展協同。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西部國際博覽城、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等平臺為支撐,探索會展發展新模式,聯合打造國際會展會議高地。
四是開放協同。以兩江新區國際合作產業園、保稅港、天府總部商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為載體,以自貿試驗區聯建共享為抓手,加快建設開放合作中心和國際合作開放高地。
五是產業協同。探索構建產業協同互補發展新機制,大力推進重點產業、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共同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加強產業鏈合作。
六是改革協同。發揮國家級新區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作用,建立協同改革清單和推進機制,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助力雙城經濟圈成為改革開放新高地。
七是城市協同。以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為引領,在城市管理、社會事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聯合打造公共服務平臺。
八是人才協同。共同爭取在離岸創新、國際人才引進、高端人才共享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和先行先試,攜手搭建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共建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九是戰略協同。共同開展一批共性重大問題和重點課題研究,重點完成打造內陸開放門戶課題研究,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路徑指引。
十是工作協同。雙方辦公室每月一次工作對接會議(視頻會議),推動各方面務實合作。
武漢漢口北新區能夠成為國家級新區,也會與湘江新區、贛江新區合作,共同發展。
5、湖北三家企業參與第二屆網購節
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
商務部、工信部、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舉辦“雙品網購節”,4月28日開幕,持續時間到5月10日。參加的平臺及企業超過109家,除了綜合電商,垂直電商、服務類電商都積極地參與,努力把質優、物美的商品和服務推送給廣大消費者。
2019年4月28日至5月10日,商務部會同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網易、國美、唯品會、聚美優品、小紅書、中糧我買網、食行生鮮等10家電商平臺和郵政快遞企業,以倡導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為目標,成功開展了首屆“雙品網購節”活動。
參與的品牌超過10萬個,銷售額77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2%,帶動同期全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2850億元,同比增長28%。看來政府辦的購物節,效果也不錯。
4月25日消息,湖北的良品鋪子、譽福園、融譽物聯網3家企業入選商務部選定的109家電商平臺和企業名單,數量居中部六省前列。
良品鋪子大家比較熟悉了。
譽福園,是原生態農產品品牌,致力于讓城市家庭吃上放心農產品,堅持原產地和自有基地直供,堅守農產品原生態耕作種植傳統,以“天下無毒”作為公司的最高田園夢想。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聯合經營模式。
一直致力于向注重生活品質的都市家庭提供全國各地特色原生態農產品。這與良品鋪子有相似之處。
我們來看看它的簡歷。
2012年7月11日,譽福園于湖北省當陽市鳳凰山成立。
2012年11月2日,譽福園林下散養土雞蛋獲榮第九屆中國(武漢)農博會金獎。
2013年5月8日,譽福園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
2014年11月15日,譽福園有“雞”柑橘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武漢)農博會金獎。這種“林下養雞”的“林下經濟”模式很好。
2015年雙十一,譽福園進入天貓雙十一生鮮類TOP10,并在當年阿里年貨節中取得不俗的銷量。
譽福園旗下擁原產地鮮果、放心肉禽蛋相關品類,其中土雞蛋、散養土雞、秭歸臍橙、煙臺大櫻桃、四川獼猴桃均為各大電商平臺的爆款,產品的品質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生態產品,值得嘗試。
湖北融譽物聯網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06月07日,注冊地位于襄陽市高新區長虹北路。
經營范圍是:計算機軟件設計;云平臺服務、云基礎設施服務、云軟件服務;智能網絡、大數據的技術開發;道路普通貨物運輸;國內貨運代理;倉儲、裝卸、搬運服務;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保健食品、機械設備、家用電器、電子元器件、五金交電、電子產品、文化用品、照相器材、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化妝品及衛生用品、化工產品、體育用品、日用百貨、紡織品、服裝、家具、珠寶首飾、水果、蔬菜、飼料、花卉、農作物種子、裝飾材料、通訊設備、建筑材料、工藝品、玩具、汽車和摩托車配件、儀器儀表、衛生潔具、陶瓷制品、橡膠及塑膠制品、化肥批發零售;會議服務;代收燃氣費、水費、電費;票務代理;汽車租賃、房屋租賃、場地租賃、電子產品租賃;物業管理;經濟信息咨詢服務。
這個企業占中創融譽(深圳)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股本的90%。
4月23日,漢口北春夏電商直播采購節正式啟幕。
涵蓋酒店用品、窗簾、服裝、鞋業、二手車、寵物用品、精品面料共7大行業品類,品牌商家攜萬款新品上線直播,其中酒店用品、窗簾、鞋業、寵物用品以傳統訂貨會為基準直面B端,二手車、精品面料、品牌服裝則上線各類限時秒殺、戳屏抽獎活動,直面C端。
為幫助商戶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漢口北集團依托自有的電商直播產業基地平臺,引入50余家產業互聯網平臺、電商平臺和直播機構資源,與騰訊看點、淘寶、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開展合作,啟動多個官方直播大廳,積極引導商戶開展線上營銷、線上無接觸交易,大力開展線上批發交易和零售銷售。市場方還專門為商戶開通了免開店、0成本入駐直播間的綠色通道,并提供直播經驗指導和技術、流量等資源扶持,極大豐富了商戶在直播間面向B端的內容給養,商家邊帶貨邊在直播中積累實戰經驗。
將持續至5月28日。
重要啟示:任何一個批發市場,都要成為一個直播基地。
6、廣州連片加裝電梯拉動投資
而不論新基建還是老基建,加裝電梯但是拉動投資的重要手段。
過去,計劃生育是天下第一難事,現在則是加裝電梯了。
眾所周知,協調難、跑腿難、資金籌集難是舊樓加裝電梯的三大“攔路虎”,集中連片加裝電梯便是緩解這三大難題的一個綜合性方案。
廣州加裝電梯數量保持全國各大城市首位。截至2019年底,廣州市累計完成加裝電梯規劃審批6864宗,已建成投入使用4718臺,惠及居民70多萬人。其中,僅2019年就完成規劃審批2403宗,建成投入使用達1872臺。今年加裝電梯的總體工作目標是比2019年增長20%。
4月19日,廣州市老舊小區住宅試點成片連片加裝電梯規劃方案編制開始招標,將挑選70個小區進行成片連片電梯規劃設計方案的編制工作,推動形成成片連片電梯加裝示范效應。
所謂連片加裝電梯,就是統一規劃,統一申請,統一批復。
2018年5月,六運小區、育蕾小區等天河南地區成廣州首個老舊小區連片電梯加裝試點區域。
同年8月,增城區選取荔城碧桂園和水電二局社區推廣連片加裝電梯。
2019年3月17日,番禺區康裕東園連片加裝電梯開工。
2019年3月20日,在海珠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試點老舊小區成片加裝電梯工作”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連片加裝電梯,整體謀劃、整體征求意見,既可統一小區加裝風格,又便于各方達成一致,低層業主也能從中獲益。而且在審批上,連片加裝改變了過去“一梯一申請”而實行“集中審批、分層管理”模式。
集中連片加裝電梯因為規模較大,可與電梯公司“集體商談、連片加裝”,或能節省建設、運營、管理費用。
連片加裝電梯,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加裝電梯的阻力。
根據廣州的經驗,連片加裝,必須成立“第三方平臺”。
所謂“第三方平臺”模式是以電梯加裝管理部門為主體,整合與電梯加裝的相關社會力量,為舊樓加梯過程提速提質。如:可提供協調服務的政協委員、街道辦、居委會、過來人等構成“第三方平臺”中的協商議事平臺;社區規劃師、電梯加裝企業等構成“第三方平臺”中的安裝保障平臺,并可提供“代跑腿”服務。
不過,要解決協調問題,還是要采取上海的做法:加層加梯——我呼吁的一種逆向思維。
2015年1月,市房管局又發布了《上海市舊住房綜合改造管理辦法》,第十八條(高度控制),雖然在其適用范圍中寫出了“對拆除重建、已經成套住房加層的舊住房改造,另行制定相關規定執行”的條款。
在之后的規定中又有諸如“改造中屬加層的房屋除安置原住戶外,應當用于公共租賃住房或者廉租住房使用”“舊住房成套率改造項目需要加層的,一般只能在原建筑上增加一層”的規定。
確有特殊情況,經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住房保障管理局和項目所在地區縣政府共同審核,在符合相關技術條件以及征詢相關利益關系人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兩層。
上海松苑小區的改造采用“加梯加層”的方法,由國有控股企業上海上銀職業發展有限公司解決改造資金。
小區內建筑全部為不帶電梯的7層樓房,現有人口約2000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有800人。對于“加層加梯”改造,小區居民基本達成共識,97%的居民簽字同意。
最近幾年,上海市民加層加梯的呼聲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