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陳洪星)據悉,4月29日,在2024年湖北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座談會上,湖北省陽新縣第一中學榮獲“湖北五一勞動獎狀”。
陽新縣第一中學是百年老校,始建于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的興國州中學堂,是湖北省教育廳確定首批辦好的108所重點中學之一。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十周年優秀組織單位、全國足球特色學校、中華詩教先進單位、湖北省新課改樣本校、湖北省文明單位(校園)、湖北省校園文化百強校、湖北省科技創新實驗學校、湖北省綠色校園、湖北省平安示范校等稱號。
2014年以來,陽新縣第一中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凝聚智慧和力量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教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用一系列務實創新的探索實踐,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黨建引領,服務育人。學校積極構建“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黨工共建”的服務體系,致力于“幸福一中、和諧一中”的氛圍,讓教職工在學校中有家般的溫暖。為了提升教職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在陽新一中花園式的校園里,占地面積近2000多平方米的“職工之家”,設有多功能廳、乒乓球室、健身房、舞蹈房、瑜伽室、器樂室、繪畫室、棋牌室等十多個活動室,每年定期舉辦“體育科技文化藝術節”、“趣味運動會”“籃球賽”“氣排球賽”“象棋圍棋”比賽等活動,讓一中成為教職工廣泛交流、享受生活、提高修養、促進健康的幸福家園,讓教工之家成為了工作生活的“加油站”。
弘揚勞模精神,促進教師成長。為更好地發揮“勞模(名師)創新工作室”傳幫帶作用,陽新縣第一中學以創建“勞模、名師工作室”為抓手,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依托勞模名師工作室廣泛開展以理論學習為先導、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跨區域跨學校活動,實現了由勞模、名師“1人作貢獻”到“1+1群作貢獻”的“專業引領、團隊輻射、研訓一體、共促成長”的提升,讓勞模、名師創新工作室成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教學創新的“催化劑”以及促進教師成長進步的“孵化器”。在湖北省焦龍河名師工作室、黃石市明道樹、柯賢根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涌現出省、市、縣大批名師,誕生了全國優秀教師梁師穩、柯美寶,產生了特級教師、楚天名師劉杰,湖北省先進工作者江章令,黃石市勞動模范潘龍星、向瑞生、嚴獻君、李慶芳等老師,助力劉合鳳、童德江、李玲玲、余艷、成亞芬、汪梅花、柯淑芳、陳君威等老師在全國大賽獲得佳績。
正如特級教師語文教師、黃石市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校黨委書記明道樹所說:“陽新一中從2014年一本率不到30%到2023年高考突破70%,雙一流人數從不到50人到如今近300人,成績的取得歸因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走教師為尊、學生為本的發展之路。今后我們要繼續弘揚勞模精神,讓勞模精神在立德樹人實踐中閃閃發光。”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