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全敦鑫)陽新縣白沙鎮韓家山村,與白沙鎮人民政府的直線距離8公里,往日村民都是星夜起床,硬靠一架人力板車,顛顛簸簸穿過楓樹下、汪武頸等四個行政村,花費兩個半個鐘頭才能趕上白沙最早的集市。
“我小時候暑假就吃過這種虧,晚上三點鐘起來,摘了刺塘旁邊的茄子就轉身跑去拉石和隔壁的西瓜,每次都是慌急慌忙,為的是趕在六點之前到白沙街,車輪都不知道換了多少次。”韓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韓斗鍵說道。
“今天又看到你換輪子啦,這水貨車,換掉算了嘛。”韓斗鍵打趣道。經常換車輪的黃岡種糧大戶也不示弱:“還叫我換車子呢,你應該把路給換了才是,我弟弟在良薦也包田地做,他的車子一年都不用動一粒螺絲。我車子走這路,真是心臟都被顛出來啦。”
看著這條長3.6公里寬4米的土路,韓斗鍵心中不免多了一份焦慮,因為他擔心某個時候,這些種田大戶就跟韓家山說再見了。
“咱們自己有沒有想辦法解決這種情況?”發改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江新木說:“之前來過兩次,今天我是帶著任務來的,要真正能夠解決實在問題,我們不走過場,有什么問題,只要我們辦得到,你盡管提。”
“其實針對這些連接各組的田間通道,我們也向縣交通運輸局和鄉村振興局爭取了相關項目,兩筆資金是130萬,目前做的總預算是150萬,后來逐步壓縮也需要146萬,也就是缺口在16-18萬之間”韓斗鍵如實匯報道。
“我分管的工作中有一個水毀工程,咱們陽新是著名的‘水袋子’,每年汛情都有對應扶持政策,你們做小溪路面硬化處理,到時候你們認真準備,這里面應該視情況可以傾斜,另外還有以工代賑資金,到時候把項目包裝好,我也幫著爭取一下,整個資金缺口應該沒問題。”江新木副局長說道。
由于地處大山腳下,交通極為不便,也造就了這方村民勤勉上進、拼搏進取的特點。“我們韓家山村可是個出人(才)的地方,三江就是我們灣的”。韓家老屋文化禮堂旁邊一位老大爺十分自豪地說。
據大爺介紹,韓家山雖然地方偏僻,但都十分勤奮,而且非常講故土情懷。今年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拆除破舊老房子的工作都是發動德高望重的鄉賢來完成的,有些基礎工作難推進,他們充當“狙擊手”各個擊破;有些經費沒有著落,他們又充當“財神爺”提供資金周轉。
“現在,我們住的地方干凈整潔,不過也有些事情......。”羅四房的一位居民顯得有點難以啟齒。“沒事的,今天縣發改局、鎮里的朱主席以及財政所和農商行的領導,都是帶著誠意下來的,老哥有問題您不妨直說。”縣財政所相關負責人繼續說,“湖北省所有部門都在積極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下基層是第一步,察民情做了一半,如果大家都支支吾吾,那拿什么暖民心”?
聽到這番話,羅大叔才放下芥蒂:“老房子拆了,連同老茅房也一起拆了,現在我上廁所還得跑將近半里路,人有三急,真的很不方便......”
據反映,目前與羅四房情況類似的小組有9個,其中急需建設公廁的有4個。據估算,每個公廁成本大概4萬元,而集體收入主要來源于扶貧資金入股收入1.2萬/年,相較于16萬迫在眉睫的支出,無異于杯水車薪。
“大家都是來解決問題的,長期存在的,在能力范圍之外的,那我們就不說,而就這種急愁難盼的問題,那我自己表個態,白沙鎮府今年給(羅)四房建設1座公廁,財政所的同志,你們保1爭2,地點先定在石和,農商行安排刺塘1座,村里面自己也要創造條件完成1座,總共4-5座,今年一律都建好驗收。”朱主席拿著任務清單說:“總共四項任務,縣發改局主動作為量力而行,一下子解決了2個問題,其他問題也都在大家能力范圍之內、能解決實際困難,而且起到帶動示范作用,何樂而不為?”
“今天我們韓家山這扇‘韓’門,迎來了一群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領導、貴人,一下子解決了三個大問題,我們集體經濟雖然收入不高,但是既然各位領導都如此給力,那我們作為主人翁,肯定要創造條件完成任務。”韓斗鍵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