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通訊員 向澤勤) “捷報!捷報!”黃石北富生態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富國正滿臉喜悅的告訴員工好消息,公司榮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獎”。這是該公司繼2017年榮獲國家農業部頒發“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18年中國科協、財政部頒發“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后的又一個國家級獎項。
黃石北富生態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北煞湖農場,成立于2014年11月26日,在市縣黨委和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秉承著“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辦”的理念,打造小龍蝦綜合種養殖基地,實現了稻田“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或多收”,打造一縣一品,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將黃石稻蝦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榮獲多個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充分發揮了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龍頭引領作用。
千畝蝦稻田 孕育生態農業發展新希望
劉富國是一名有著十幾年打工經歷的返鄉創業者,現任黃石北富生態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先后在廣東、福建等地的水產養殖公司當過技術員,做過技術主管。回到家鄉創辦自己的水產養殖公司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百湖之縣陽新,發展養殖,大有可為。”2010年,劉富國調查陽新水產市場,發現小龍蝦不成規模,看準了目標后,便到潛江一家小龍蝦養殖公司當技術員,潛心鉆研,并請教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掌握了蝦稻共作技術,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科技新農人。
兩年后,劉富國拿出全部積蓄,分別在陽新縣木港鎮新湖村等三個鎮區承包10畝湖田試驗蝦稻連作模式,見效益很好后,便與合伙人成立了北富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租賃浮屠鎮北煞湖農場1000畝農田,投資900萬元發展蝦稻共作。因他掌握了蝦稻共作的關鍵技巧,基地成立之初,年產小龍蝦便高達10.5萬公斤,產值300多萬元;產有機稻谷63萬公斤,收入100多萬元,除去成本,畝均純收入3500元。從初投蝦苗、商品蝦上市、播水稻、捕撈一茬蝦、收割稻谷到冬春季留存親蝦繁育蝦苗,他都把握好時間節點,有了一定養殖經驗的劉富國說:“小龍蝦與稻谷兩相宜,其效益是常規稻田的四五倍。”
2014年,在陽新縣水產局的鼎力相助下,劉富國在北煞湖農場成立小龍蝦稻田綜合種養殖技術培訓基地,推廣蝦稻共作模式,與龍港、洋港、三溪、木港4個鄉鎮簽訂協議,在全縣范圍內推廣蝦稻共作。長達七年在田間地頭的探索研究,劉富國不僅實現了讓小龍蝦跳出了北煞湖的夢想,還榮獲“湖北省十佳職業農民”、“黃石市突出貢獻專家”“陽新好人”等榮譽稱號。
科技新農人 踐行品牌強農的社會責任
劉富國說:“要實現品牌強農,就要凝聚各方力量,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切實解決農畜產品滯銷問題,多渠道促進對陽新地區服務消費,踐行社會責任。”
公司自成立以來,積極落實消費扶貧工作,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入駐中國社會扶貧網、832扶貧網,通過農企、農校對接,推廣陽新農特產品,先后帶動200個貧困戶脫貧增收,輻射帶動了陽新20萬畝稻田小龍蝦綜合種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持,徹底解決制約陽新農業發展“拋荒田”難題。
為讓陽新縣“稻蝦共作產業聯盟”108戶養殖戶,23800畝稻蝦田實現增產增收,劉富國在幫助養殖戶選購蝦苗,指導養殖戶投放蝦苗的同時,還創辦了“田間農民培訓學校”,組織稻蝦聯盟成員、養殖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貧困戶多次開展稻蝦共作技術培訓,學習稻田綜合生態種養殖技術、水產綠色高質量種養殖技術、農村土地承保經營糾紛仲裁等農業相關知識,實行培免費培訓,參加培訓人員達220余人,得到了廣大養殖戶的一致好評。
為踐行社會責任,實現稻田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在劉富國的帶領下,全體北富員工彰顯科技新農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在去年防汛救災期間向受災群眾捐贈物資,疫情防控期間爭當志愿服務者,配合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為陽新縣30余名返鄉創業青年提供每人5000元的創業幫扶資金;資助北煞湖社區湖北師范大學在讀貧困生等為代表的貧困學生5名,累計捐款達4萬元。
農業互聯網+ 開拓鄉村振興新局面
長期以來,劉富國依據科學、生態、環保、高效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公司+基地+合作社+電商+農戶的方式進行運作,以北富公司專家工作站為主體,圍繞稻蝦產業健康發展,如何出早苗、早上市、出大蝦等難題與省市相關科研院校聯合進行技術攻關,研究技術的提升與項目創新,打造了一個優質的小龍蝦苗種基地。同時,劉富國進行育養分離、精養模式、稻蝦蟹混養、稻蝦甲魚混養等模式的創新,加升新品牌的鞏固升級發展,為繼續做大做強黃石稻蝦米“蝦旗稻”、“北富龍”等品牌,推行產品溯源制。他依托電商平臺,走線上線下聯合銷售的路子,以社區、超市等為銷售主體,通過國家消費扶貧832平臺、中國扶貧網、建行善融、中鋁央企扶貧網、郵政、小程序等,打造黃石市第一屆稻蝦文化節,與高校高企對接,統一品種、統一標準,實行保底價統一收購,實行訂單銷售。同時,劉富國的北富公司還長期與湖北華中農業大學合作,并于2018年成立了陽新縣第一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同年12月,還通過了“省級良種場”驗收考核,公司生產的“蝦旗稻”大米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同時榮獲第十五屆、十六屆、第十七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金獎農產品”稱號。
立秋已至,劉國富望著眼前這片他砥礪耕耘了七年的蝦稻田,感慨萬千。作為一名“科技新農人”,他是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萬千奮斗者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他以打造綠色農業、品牌農業,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助力鄉村振興的理想信念,帶領著北富生態種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全體員工穩健前行。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