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商丘好兵”頒獎典禮現場。常文明攝
淮海戰役中,紅色沃土上的河南商丘人民喊出這樣的擁軍支前口號——“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可謂“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粒糧做軍糧,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
鼓角錚鳴遠去,光榮傳統賡續。多年前,商丘率先樹起“聚焦部隊前方前沿前線排憂,關注軍人后路后代后院解難”的雙擁旗幟,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力解決軍人后顧之憂。
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2017年9月,商丘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區決定,每年組織評選表彰“商丘好兵”,讓社會各界近距離認識軍人、理解軍人、崇尚軍人,大力營造濃厚氛圍,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近日,記者走進第二屆“商丘好兵”頒獎晚會現場,探尋這一活動激揚出的強軍興軍正能量。
“商丘好兵”成為身邊明星
燈光燦爛,王者榮耀。
頒獎當晚,閃光燈下的10名“商丘好兵”被掌聲包圍,這10人背后的親友團成員激動難抑、備感榮光。
“優秀獵人、特等狙擊手、特戰精兵,榮立一等功2次……”隨著商丘電視臺演播大廳播放個人紀錄片,北部戰區某旅特種狙擊技師、四級軍士長盧雪禮走到舞臺中央,接過商丘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全周頒發的獎狀,并合影留念。
盧雪禮的父母從紀錄片里看到兒子訓練時血汗模糊的身影,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般往下掉。此時,盧雪禮的姐姐、妻子和岳父母都拿出手機給他拍照、錄像。
“俺一大家子10多口人,從中午彩排就來了,專門看這場頒獎晚會。”盧雪禮的妻子張慧慧把頒獎的合影照片及小視頻轉到微信朋友圈,引來眾多親友、同學和同事的點贊留言。
張慧慧眼含淚水說:“和雪禮結婚7年,他沒休過一次囫圇假,家人都不知道他忙什么,今天看到市里給他這么高的待遇和榮譽,我們全家人都為他高興、為他自豪。”
“特等狙擊手,真酷!”“我們也在看直播,盧雪禮是一等功臣,太牛了!”張慧慧不斷收到好友發來的微信。
盧雪禮走下舞臺,商丘電視臺臺長曹鳳禮拿出手機給他看,許多網友稱贊盧雪禮是明星。
“我不是明星,我是普通一兵!”盧雪禮靦腆一笑。
為什么隆重評選表彰“商丘好兵”?商丘軍分區司令員張衛東介紹,商丘是兵源大市,服役士兵總數占河南兵員近十分之一,鼓勵他們投身強軍興軍,地方黨委政府責無旁貸,探索創新擁軍優屬工作,大力營造軍人社會榮譽感,可以更好地激發官兵練兵備戰的內動力。
商丘軍地聯合開展的“商丘好兵”活動,以市委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局和軍分區的名義聯合表彰10人,并組織頒獎典禮,頒發榮譽證書。遴選推薦對象,都是榮立三等功以上獎勵或受到軍級以上表彰的優秀官兵,以士兵為主,軍官原則上為副團職以下干部。
王全周說:“軍人歷來是社會道德標準的引領者與踐行者,選樹優秀軍人引領社會風尚與價值追求,具有重要的風向標意義。”
記者翻閱“商丘好兵”的簡歷看到,他們有的是摘金奪銀的訓練標兵,有的是參加國際軍事大賽的特戰隊員,有的是建功基層的模范干部,個個素質過硬。
這次表彰,商丘日報拿出10個版面,配合融媒體打造“商丘好兵”,大力宣揚他們的感人事跡,讓他們成為全市的亮麗名片。
在軍營功績越大,親人越光榮
在老兵楊德峰眼里,客廳里掛的這張軍地領導給兒子楊洋送立功喜報時的照片,洋溢喜氣,十分提氣。
楊洋是武警廣東省總隊特戰大隊二中隊指導員,多次奪得軍事比武考核第一名,榮立二等功一次。今年春節前,商丘軍分區副司令員夏宗長帶領區人武部和街道辦事處領導等20多人敲鑼打鼓把楊洋的喜報送上門。楊德峰特意把合影放大掛到客廳。
楊洋走下“商丘好兵”領獎臺,楊德峰接過兒子榮獲的一塊“商丘好兵”牌匾、一本“商丘好兵”榮譽證書和一塊“商丘好兵”獎牌,十分欣慰地說:“這是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恢復,也是擁軍優屬的創新,讓我又找到當兵時的光榮感。”
楊德峰告訴記者,當年淮海戰場,無日不犧牲,為什么人民子弟兵能前仆后繼?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黨的優屬政策好。前些年,軍人受冷落,軍人優待成為軍人之憂。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激勵了全軍官兵,也溫暖了退伍老兵。
“官兵建功軍營,親人家門光榮。”商丘軍分區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出臺的《關于在全區評選“商丘好兵”活動的通知》中規定,對榮立三等功以上的軍人,軍地有關部門共同將喜報送到家,二等功由軍分區常委帶隊,三等功由區(縣)人武部領導帶隊,還要鑼鼓喧天。與此同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與軍分區政治工作處聯合建立“商丘好兵”檔案,在轉業分配、退役安置和就業創業等方面給予優待。
今年1月份,與楊洋同時從商丘入伍的班長楊凡探親回家,一出商丘火車站,就看到站前廣場電子屏幕上播放楊洋和其他官兵的照片和事跡,既為戰友自豪,也有幾分失落。
“商丘好兵”不只是品牌,還是一種精神動力。
這次,楊洋回來參加頒獎晚會,楊凡送站時羨慕地對他說:“在部隊你拼命訓練,摘金奪銀;在家鄉,光耀門庭、好名遠揚。我也要爭當‘商丘好兵’!”
“商丘好兵”激揚強軍正能量
“商丘好兵”活動在豫東平原掀起商丘籍官兵投身強軍偉業的“蝴蝶效應”。
頒獎結束后,當晚就要踏上返程列車的王松委一直拉著媽媽王鳳琴的手舍不得松開。王松委告訴媽媽,連隊今年出國執行掃雷排爆任務,他又遞交了申請。
“小委,媽一直為你提心吊膽,能不能在部隊換個崗位?”王鳳琴說,自從看到杜富國的英雄事跡后,有一段時間老是失眠,總為兒子的工作擔驚受怕。
“媽,放心吧,掃雷排爆有嚴格的規程,我又是連隊骨干,我去最安全。”王松委摟著媽媽安慰道:“我已獲得3枚‘世界和平榮譽勛章’,如果再拿2枚,我的軍旅更完美了。”
商丘市睢縣人武部領導介紹,王鳳琴是功臣母親,先后把3個兒子送入部隊當兵,個個立過功,她也是縣里的征兵宣傳“代言人”。
“當‘商丘好兵’,就要給商丘多爭光。”王松委對記者說:“我們是尖刀上的舞者,每次執行任務,都有回不來的心理準備,但從未畏懼過。”
海軍航空大學第三訓練團的海軍一級飛行員、殲擊機飛行教員張抱,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事跡能吸引這么多大學生報名參軍。
頒獎后的第二天,結合大學生征兵宣傳,商丘軍分區動員處在商丘科技職業學院以“我的青春獻給誰”為題組織一場座談會,讓張抱與百余名大學生代表暢談人生理想、價值。
“戰斗機飛行員最帥,白天可以瞭望藍天云海,夜晚能飽覽燦爛星河,我想當飛行員,可惜錯過了時機。如果能當兵,也想當航空兵。”大學生崔可敬對張抱很是羨慕。
“飛行員的眼里不光有美景,還有犧牲與敵人。”張抱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我軍首批“雙學士”殲擊機飛行員,連續安全飛行1700多小時,成功處置過飛行事故。可以說,每一項榮譽的背后都可能是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前不久,海軍航空兵一架戰機在飛行訓練時失事,2名飛行員不幸犧牲。這2名飛行員曾經是他朝夕相處的戰友。
張抱的一席談,深深觸動了在座的大學生,很多人表示,“海空衛士”的人生最壯麗,紛紛填寫入伍志愿。
執干戈衛社稷。
采訪時,記者想多留張抱半天深入挖掘他的事跡,沒想到,他和其他9名同志的答復幾乎一樣,“單位領導都知道我被評為‘商丘好兵’,我非常珍惜這份榮譽,明天得回去訓練!”(孫芳鑫 記者 魏聯軍 王根成)
(責編:劉金波(實習生)、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