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至23日,由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7名學生組成的社會調研隊來到了黃陂區木蘭鄉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脫貧攻堅基層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
木蘭鄉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東北部,全鄉面積169.10平方公里,總人口3.6萬人左右,貧困人口約4000人,境內有國家級木蘭湖旅游度假區,度假區和木蘭鄉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體制。2011年,木蘭鄉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17年11月,木蘭鄉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為了深入了解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和落實情況,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此次社會調研活動主要從旅游業開發、白魚養殖及茶葉種植進行展開,并拜訪當地扶貧辦,了解木蘭鄉現有的發展成果和未來發展規劃。
調研小組把木蘭湖作為整個木蘭鄉調研任務的第一站,對其基本設施、交通信息和發展方向實地考察。調研期間,木蘭湖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木蘭湖是以花木蘭文化為主題的一個休閑健身式景區,秀麗的風景使調研隊成員一走近便陶醉其中。木蘭湖旁有一個大型的木蘭廣場正在進行建設,中央豎立著花木蘭的石雕,使廣場的核心文化得到和突出和彰顯。實地感受木蘭湖的景色及設施后,隊員們在晚間進行討論交流,并將問題一一匯總。
次日,為了了解了木蘭湖景區的發展情況,調研小組收集了當地居民眼中木蘭湖的變遷。據介紹,木蘭湖早期因為風景秀麗,吸引了武漢周邊的游客來到當地游玩參觀,但是由于游客亂丟垃圾破壞景區設施,再加上當地政府治理力度不強,木蘭湖的水質變差,景區也因此進入調整期。同時我們注意到,木蘭湖旅游特色單一不具有代表性,很難吸引游客。
注意到這些問題,調研小組在第三天拜訪相關部門并向他們提出這些疑問。政府工作人員很接待了我們,表示他們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并指出政府準備要在保有生態文明的前提下,發展聯動式景區,即將“木蘭七景”聯合起來進行規模發展。
第四天,調研隊對白魚直銷部進行調研。木蘭湖以產白魚(又名翹嘴紅舶)聞名,但是因為常常采用捕撈野生白魚的方法,產量較低,銷售地僅局限于黃陂周邊,更沒有進行網絡營銷,使得黃陂以外的地區很少有人吃過這種味道鮮美且有良好藥用價值的水產品。調研隊結合專業知識,為白魚直銷部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擴大養殖規模,同時做好網絡營銷,因為營銷部的老板較為年老,不會進行網絡操作,調研隊的隊員還手把手地將網上銷售的方法教給她,她一時間學不會,調研會還給她畫示意圖方便她以后操作。
第五天,調研隊分組前往茶葉銷售點和養雞場。去往茶葉銷售點的一組主要了解茶葉銷售和茶葉采購情況,木蘭鄉的茶葉銷售點目前是從茶農那里收集茶葉然后專賣給其他人,由于做的時間比較長且對市場觀察比較敏銳,該茶商沒有出現滯銷的情況,但是一些茶農由于收成或茶葉質量問題會出現滯銷等問題。另外一個小組,來到了華中地區中最大“最只能”的養雞場,據工作人員稱,該養雞場有近100萬只雞,且飼養流程均采用現代化操作,上料、供水、清糞、撿蛋等操作不需要人工參與。
最后兩天,實踐隊再次來到當地鄉政府,向當地政府反饋實踐隊的調查成果,并最后和當地扶貧辦公室了解精準扶貧的落實情況。在木蘭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64戶,貧困人口3878人,貧困村12個。木蘭鄉政府目前采用的是“五個一批”脫貧方式,即發展產業扶持一批、扶智助學一批、技術培訓一批、衛生醫療救助一批、社會保障一批,目前五個一批的占比分別為社會保障62.33%,醫療救助29.11%,技術培訓1.75%,扶智助學5.83%,發展產業0.98%。目前對于發展產業等方面,政府仍需要加大力度,在前往當地的智能化養雞場后,調研隊認為政府可以加大力度進行農業和旅游也得招商引資,在保證生態文明的前提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當地的就業率和扶貧力度。
文字:經濟管理學院 魯帆 經濟管理學院 祝景昊
攝影:經濟管理學院 石英杰
指導老師:池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