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消費品創業元年,做品牌,我們缺的真的只是流量嗎?我們缺的是信任。
2018-2019年是新銳消費品牌的元年:抖音、快手、小紅書的紅利,帶火了一群網紅品牌。除了美妝里的「某美日記」、「某FP」,牙膏里的「某半」,咖啡里的「某頓半」,就連雪糕里都冒出了「某薛高」、「某街」和「某雪雙黃蛋」。
網紅品牌是幸運的,幸運在于它們可以在一夜之間家喻戶曉,在各大社交網絡上刷屏,銷量可以達到一夜千萬,投資人倒追著找上門想投進來。但網紅品牌也是不幸的。在當下人人都在追逐流量、爆款,擠破腦袋想要爆火的同時,我們沒看到的是網紅效應同樣也可能帶來巨大的反噬。
但偏偏有這么一個品牌,既不想做網紅品牌,也不想蹭熱度,只想認認真真的生產、研發真正有品質的產品——日加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近這位只想深耕品牌的日加利創始人潘總。
潘總說現在是網紅品牌盛行的時代,同時也是信任缺失的時代。有太多的網紅品牌一夜爆紅之后又迅速消失,他們帶給消費者的只有趨之若鶩,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為消費者帶來好的產品和體驗。
“我一直覺得,做品牌和做人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普通人總是會想象自己火了以后日子會有多風光。同樣的,做品牌的人往往會幻想,自己的品牌哪天刷屏了,一定就會走上銷量暴漲的道路。然而成為網紅,不是你獲得了信任,而是你突然走到了一盞聚光燈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被無限放大。網紅的誕生源于新媒體,而新媒體本身還只是未被完全規范化、存在時間較短的媒介,除了流量,不能帶給品牌更多地賦能和背書?!?/p>
誠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媒體流量帶火了網紅品牌,而媒體輿論同樣可以摧毀整個品牌。成為網紅的反面是,你會被打上幾個「網紅」固有的烙印和標簽:大眾的刻板印象就是網紅品牌并沒有多年的經驗沉淀,只靠花枝招展博取關注,很有可能是「三無產品」。
“在這個消費品創業元年,做品牌,我們缺的真的只是流量嗎?我們缺的是信任。流量可以買到,只是價格的高低罷了,但品牌力卻是很難建立的,它用金錢買不到,靠的是時間和實力的一分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