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李臣果在直播中為觀眾試吃“丑蘋果”產品
面對直播鏡頭,李臣果從樹上摘下一只“丑蘋果”,用手擦了擦就大啃了一口。汁水四溢。蘇寧直播上,附上了購買鏈接的直播間里,手機畫面的下方不斷跳出“XX用戶正在去購買的路上”“XX用戶已加入購物車”的提醒。他的助手正幫他的直播手機換上另一個充電寶。9月19日下午,短短兩個小時里,看直播的觀眾們就買走了上千斤蘋果。
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帶來了最直接的購買欲望。對于地道的貴州農村小伙李臣果來說,這不是他第一次體會到“直播”的神奇魔力。
李臣果的家鄉(xiāng)在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于烏蒙山山區(qū),是貴州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最貧困的縣之一。90年出生的李臣果自幼父親早逝,家境和許多鄉(xiāng)親一樣非常貧寒。但“人窮志不短”,從踏進大學開始,李臣果一直堅持勤工儉學、自力更生。掃地、發(fā)傳單、做促銷,這些幾乎是李臣果學習之余的全部。2012年,李臣果從凱里學院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起初他作為借調人員進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教育局工作,后又輾轉進入貴州工貿職業(yè)學院,當了一名大學老師。
然而不管是穩(wěn)定的事業(yè)單位還是安逸的大學校園,都不是李臣果希望過的生活。從小到大的經歷讓他一直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帶動更多的人脫離貧困。威寧的特色產品很多,他想做電商,想把家鄉(xiāng)優(yōu)質的農特產品賣到大山之外。然而說著容易做著難,地處真正的“窮鄉(xiāng)僻壤”,沒有平臺、沒有渠道、沒有資源、沒有指導,想實現夢想談何容易?
幸好,李臣果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2017年6月,蘇寧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聯合推動電子商務精準扶貧。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和貴州電商云合作,深入貴州各地挖掘特色產品,推動農產品上行。2018年年初,蘇寧在全國首創(chuàng)的電商扶貧實訓店也在貴州雷山和李臣果所在的威寧同時落地,李臣果作為當地的合作伙伴,承接了實訓店在線上中華特色館威寧扶貧館的運營工作。
圖:蘇寧易購電商扶貧實訓店落地威寧
準備大展拳腳的李臣果組建了運營團隊,并和其他4位都是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成員一起作為蘇寧威寧扶貧實訓店的第一期培訓學員,前往蘇寧南京總部接受培訓。在培訓期間,李臣果和團隊成員系統(tǒng)學習了網店運營、營銷推廣、品控、售后等電商知識和技能。同時,在運營過程中,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蘇寧貴州大區(qū)在推廣資源、產品把控、銷售管理、物流等方面給予李臣果全程支持。這一切都是李臣果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
在蘇寧的全力支持下,威寧的土豆、鍋底村的“丑蘋果”等特色產品紛紛通過中華特色館威寧館觸網熱銷。身為“90后”的李臣果也緊緊跟上時代熱潮。在直播大行其道的風口里,趁著土豆豐收,開了一次“賣土豆直播”。結果讓他大吃一驚:三天的時間里,土豆賣掉5000多斤。
嘗到了甜頭的李臣果更加重視“直播”這件武器。如今到了當地特色產品“丑蘋果”豐收的季節(jié),李臣果叫上村里種蘋果的貧困戶們,一起來將已經售出的蘋果打包裝箱;自己則在蘋果種植園里面轉悠,拍攝蘋果豐收的場景。這一切都通過直播信號傳遞出去,讓網絡上的每一位觀眾都清楚明白地看到了丑蘋果真正的“原產地直采”,看到了原生態(tài)氣息十足的裝箱場景,看到了果子結在樹上時原原本本、沒有包裝美化的樣子,看到了威寧純凈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
圖:種植蘋果的貧困戶將售出的蘋果裝箱
這樣的環(huán)境,這樣原生態(tài)的果子,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有著無法抵御的魅力。蘇寧易購上十六只裝、每箱大約五六斤的“丑蘋果”,兩個小時里收到兩百多份訂單,賣出一千多斤。李臣果笑著說:“這個銷量還可以。今年我打算加大直播的力度,不過今天信號不太好,剛剛好幾萬人都在看,可惜掉線了一會兒。”之后又意猶未盡地說:“今年應該能賣出8萬斤左右吧,我們這些種蘋果的村民,都是貧困戶,應該能增收了!”
借著蘇寧帶來的大平臺、新方式、好渠道,“網紅”小伙李臣果收獲了“農村電商帶頭人”之外的另一個身份:“鄉(xiāng)土內容主播”;而烏蒙山深處貧困的鄉(xiāng)親們,也收獲了“丑蘋果”之外的另一個寶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