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良品鋪子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4100萬股,募資7.73億元,這一休閑零食行業大佬終于正式向資本市場進軍。
2006年,良品鋪子在武漢開出第一家實體門店,經營60多種產品。十二年以后,良品鋪子已有超過2000家實體門店,休閑零食的品類超過1000種,2017年營收54.2億。
國內休閑零食品牌成千上萬個,休閑零食的產品具有同質性特點,進入行業門檻低,良品鋪子靠什么急速擴張,做到一年營收54.2億?
技術和大數據驅動
前幾年,良品鋪子CEO楊銀芬常對外宣稱,“良品鋪子是一家技術公司”。在招股書中,良品鋪子也強調,它是一家“通過數字化技術融合供應鏈管理及全渠道銷售體系開展高品質休閑食品業務的品牌運營企業”。
零食行業差異性較小,因此除了保證質量和口味以形成口碑,良品鋪子還重視用技術更快地觸達消費者,形成競爭優勢。
在良品鋪子看來,零食的購買是一種沖動性、隨機性行為,未來的供應鏈模式應當是“人-貨-場”:先考慮產品賣給誰,再細分消費場景,根據不同場景需求生產不同的貨品,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確定銷售渠道。“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以往叫賣式的銷售方式已經行不通了。”楊銀芬說。
2015年,良品鋪子意識到消費趨勢的變化,開始進行系統改造與升級。首先與IBM合作,啟動基于SAP的全渠道系統建設項目,實現更高效的供應鏈管理。隨后,依托全渠道建設和門店數字化改造,進一步研究消費者的購物特點,挖掘用戶更多的購物場景,打造了以門店為中心的全渠道、全流量和全會員的生意模式。
同一個消費者,無論他通過何種渠道購買了良品鋪子的零食產品,都會被抓取并形成閉環。大數據采集技術團隊對這些消費者進行“畫像”,多大年齡、什么職業、有沒有老人小孩、身體是否健康、對哪類產品感興趣、對什么樣的促銷感興趣,都可進行畫像、建模,進而做精準營銷和做一對一的服務,提高有效交易效率。這些多層次、多行為、多標簽的用戶數據,讓良品鋪子比消費者自身更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習慣。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庫存周轉效率,良品鋪子建立了主倉-分倉-店倉三級機制。當有客戶下單,門店會自動計算庫存,若無法滿足,則會借助信息系統進行新一輪匹配,利用密集的門店迅速調配貨物。
“我們的庫存周轉,能將整個公司供應鏈從總倉到門店倉控制在27天內,庫存周轉率決定了公司的效率,沒有產品積壓就不會有太大的庫存,貨物流通很快,也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和品質。”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說。
從2014年起,良品鋪子每年投入在信息化建設的經費約8000萬元左右,最頂峰的兩年,每年投入近億元。對技術的投入,良品鋪子認為很值得。趙剛表示,盡管沒有仔細計算過技術帶來的效益,但良品鋪子的成功,離不開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技術驅動。
但技術上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在招股書中,良品鋪子表示:“以往采用傳統調研式研究方法所研發的產品,就能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呈現部落化、分散化的趨勢,如果依舊采用過去的研發和供應鏈策劃,可觸達的消費者將越來越少。同時,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還讓產品的上市周期不斷縮短,對供應鏈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品質優先
良品鋪子增長的另外一個關鍵,是始終堅持品質優先。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良品鋪子產品從源頭把控,追溯產品原料源頭。每一件產品都嚴格按照生產商甄選、原料精選、口味定制、生產過程監控、快捷物流保新鮮和上柜前質檢這六層環節把關產品質量。
同時,該企業針對每一批產品都必須先進行感官檢驗,項目包括凈含量、生產日期、標簽、色澤、滋味與氣味、異物等。所有抽檢產品在經過感官檢驗合格后,再由檢驗中心進行理化檢驗。
此外,針對新出臺的食品安全法,該公司專門成立了營養研究院,不僅對食品營養方面進行研究,更是在食品安全上進行系統培訓。
在細節上,良品鋪子也不斷用機器替代人工,減少人工接觸食品。
良品鋪子采用全不銹鋼結構的生產車間,每個生產環節都安裝了監控。監控視頻不僅連接到工廠管理人員的手機終端,隨時隨地點開,就能查看各個環節是否合規;更是連接了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檢查二隊的實時監控平臺,相當于給自己帶上了最緊的“鐐銬”。據悉,良品鋪子工廠目前已經用機械代替了80%的人工。
良品鋪子表示,生產環節的品質管控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落在極小的細節上。以鹵制品的管控過程為例,整個生產過程被庖丁解牛一樣分解,分成了10道工藝、28個操作流程、100多個質量控制點。 每個環節都有一名負責人,全程不用肉眼,而是用生產數據說話。出現問題,可以追溯到具體是哪個環節、什么時間、哪名工人經手。可以說是極盡嚴苛。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休閑零食賽道,來伊份、好想你、鹽津鋪子都已上市,三只松鼠早已排隊IPO。可以想象,在良品鋪子成功上市后,休閑零食領域將開啟下一輪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