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由國務院食安辦等19個部委主辦的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在京舉辦,聚集了相關關部門負責同志,地方政府、新聞媒體、社會團體等各界代表。有好東西合伙人侯泓杉作為論壇嘉賓參會。第十屆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大市場監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監管》的論壇中,部委領導,地方政府、食藥監局代表首先宣講了國家對于食品安全監管的大政方針,并匯報了地方試點單位的研究結果,對于食品安全監管向企業和市場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實施要求。
在新業態、大市場的新時代中,食品安全監管如何進行,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智慧監管。經濟日報內參部主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副食品流通協會會長,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副會長等等多名專家學者,就此問題展開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討,一針見血,務真求實,可以預見,未來食品安全監管將會以更高效更科學的方式為人民服務。
與有好東西共同參會的還有“百勝中國”、“美團點評”、“蘇寧易購”、“易果集團”、“百草味”等知名食品相關企業,大家在線下實體店、大數據、供應鏈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監管方案。
有好東西合伙人侯泓杉對此表達了社群電商對于食品安全一直以來做出的努力,以及未來可以達成的貢獻。
民以食為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其中強而有效的監管必不可少。隨著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智慧監管時代到來,解決了諸多難題。那么,作為一個食品相關企業,一個電商平臺,有好東西能做到什么呢?
商品數據化
將商品轉化為可量化、可記錄的數據,是有益于智慧監管的。作為電商,對于商品的來源去向有著成熟線上管理流程,商品的數據化是必要做也是一直在做的事情。給商品辦“身份證”,讓每件商品“有跡可循”,首先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絕不合規的食品產品流入平臺,流入市場,其次如果有問題出現,也能迅速找到問題核心。
追根溯源
有好東西對于食品有著嚴苛的品質要求,以鮮果蔬為例,不僅僅對品種產地有區分,包括地理環境、氣候類型、采摘時間、成長期間有無特殊災害,都在我們記錄和考量的范圍內,這樣詳盡的追根溯源,相信能為智慧監管提供更深入的數據。
共監共享
人民群眾無小事,有關食品安全的數據不應自珍,首先應該與相關部門共享,配合國家監管。其次應在行業內共享,建立行業內食品供應的晴雨表,共同監督,共同進步。
社交社群
有好東西作為社群零售的先行者,可以看到,近一段時間,人際、社交中的零散的食品交易日趨增長,缺乏統一的調度管理,監管不易。而此類“去中心化的零售市場”,正是有好東西的主場。有好東西在未來,會帶領社交、社群零售領域,規范行業秩序,把更廣泛的食品交易納入監管。為國家的長足發展,以及人民的食品健康盡一份力。
好東西合伙人侯泓杉表示:“有好東西希望與行業內各優秀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把控食品從源頭到售后的整個流程,配合國家相關部門,讓食品安全成為值得信任的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