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資管新規等壓力,大浪淘沙中,合規的企業將立穩腳跟,而不合規的企業會被淘汰。
深圳君盛投資CEO廖梓君表示,近年來,不僅是互聯網金融,還有共享經濟、短視頻等行業快速發展,背后的原因是真正解決了社會的效率問題,所以才會被接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所接受。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技術能加速使好的應用在用戶中傳播;但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然互聯網金融的初衷很好,能夠服務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的用戶群體,但也有一些不合規平臺的出現。投資者應當進行理智的投資決策。
深圳君盛投資廖梓君舉了金融信托的例子,信托行業的定位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經過30年的發展,從最開始的2000多家信托機構,到目前為止只剩下68家。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與信托行業的路徑很相似,基于現在監管科技的應用,相信接下來大浪淘沙的時間會縮短。“互聯網金融平臺經過未來兩年的調整,最后可能只會留下300家左右,會是一些頭部企業。”
近來互聯網金融領域一些P2P平臺爆雷,令投資者群體感到些許惶恐。深圳君盛投資廖梓君表示,問題平臺都涉嫌自融,并非真正意義上的P2P。規范經營的頭部平臺還是踐行普惠金融,向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最近,愛錢進與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中心啟動了互金領域企業測試工作,以“共筑金融風險防線、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為目標展開數據對接試點,目的是讓借款人的失信行為得到嚴厲懲戒,以保障投資者權益。
如何分辨一個P2P平臺是否安全?深圳君盛投資廖梓君表示:其一,要判斷平臺是否涉嫌自融。許多不合規平臺往往是假的套殼平臺,而所謂的P2P業務,其實是給平臺背后的關聯公司融資。其二,是否透明化運營,包括信息透明和資金透明,借款人合同里要包含詳細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對其進行查驗,以判斷信息是否真實有效。當出現流動性資金需求時,投資人可根據更新的借款協議來判斷借款信息是否真實有效,通過資金具體流向,來判斷相應的風險。其三,是否觸碰《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13條行業紅線,比如平臺是否接入了銀行存管。其四,是否堅持小額分散原則。P2P的本質是小額分散,自然人借款的上限是20萬元,出借人的資金要盡可能分散給多個借款人的標的,以降低其資金風險。其五,第三方評級報告是否齊全。比如,接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備案,加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接入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和信息披露服務平臺,接入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其六,對于P2P行業來說,風控是根本所在,不僅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還需要加大在大數據等新技術方面的布局,以高效識別風險和欺詐。如果一家平臺不斷進行用戶服務的創新和升級,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這家平臺的確是在用心持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