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上海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排名提升一位至第四。圖為指數發布會現場。 查偉誠 攝
2018新華-波羅的海航運指數發布 上海位居全球航運中心第四
中新網上海7月10日電 (記者 于俊)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10日在滬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排名提升一位至第四,亞洲航運中心崛起趨勢愈加明顯。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包含3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主要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3個維度表征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全面衡量并真實反映一定時期內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城市綜合實力。
2014年,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波羅的海交易所,首次向全球推出了“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5年來,該指數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成為評價各大航運中心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
最新指數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綜合實力前十位國際航運中心分別為新加坡、香港、倫敦、上海、迪拜、鹿特丹、漢堡、紐約、東京、釜山。前十大航運中心中有6個位于亞洲、3個位于歐洲、1個位于美洲,亞洲航運中心依然保持強勢上升趨勢。
上海憑借其快速發展的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以及區域航運協同發展效應,排名躍升至第四位,緊追前三強。根據近期發布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上海洋山港四期。張亨偉 攝
近年來,受新經濟形勢影響,航運領域出現了新的變化,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層出不窮。本次發布的報告創新地增加了“智慧航運”“粵港澳大灣區”等專題研究內容,并對綠色航運、航運聯盟化和船舶大型化以及巴拿馬運河拓寬影響等話題展開討論。
活動現場還發布了《2018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藍皮書》,總結近年上海在樞紐港建設、航運軟環境建設、航運服務、打響航運服務品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顯示持續成長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在積極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試水全自動化碼頭、完善航運高端服務產業鏈、加強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
來自此間政府主管部門、海關、波羅的海交易所、行業協會、航運企業、金融機構的數百位代表出席了當天的發布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