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個集腦機交互、智能駕駛、機器視覺等前沿科技于一體的教育平臺——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實訓室在長江職業學院光谷校區正式啟用,這不僅以“意念控制仿真火車”等黑科技引發關注,更標志著職業教育在人工智能時代邁出了創新實踐的重要步伐。
走進這座占地200平方米的智慧空間,仿佛置身未來科技實驗室。現場,學生佩戴單通道干電極腦波儀,通過專注度調節操控仿真火車競速的場景格外引人注目。這套基于腦機接口與生物反饋技術的“腦電波火車”系統,成功將抽象的人工智能算法轉化為直觀的對抗游戲。正在操作設備的長江職業學院2023級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張恒興奮地分享道:“當注意力集中度越高時,我的火車時速就越快。”該設備獨具匠心地將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為認知科學教學提供了生動形象的可視化載體。
實訓室中央,長12米的智能網聯車路協同沙盤系統正進行著微縮城市交通預演。在1:50高精度數字孿生模型上,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小車精準識別交通信號,在復雜路況中自主規劃路線。這套融合了V2X車路協同技術的教學平臺,可動態演示自動駕駛決策、緊急制動、綠波通行等15種交通工況,其超視距預警系統的誤差率嚴格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內。“從自動駕駛決策到綠波通行控制,這個‘微縮智慧城市’讓學生能親手調試真實場景中的算法。” 長江職業學院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研室主任羅博博士介紹。
在工業智造區,機器視覺系統正以每秒30幀的速度檢測零件的瑕疵。學生們通過圖形化編程界面,將圖像處理算法巧妙地轉化為解決工程問題的邏輯思維訓練。“這套系統測量工件尺寸,精度可達0.1毫米,缺陷檢測準確率達99.6%,真正實現了‘工業慧眼’的教學化應用。”長江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專業教師陳芳介紹道,她的團隊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深耕多年,自主研發設計的汽車空調執行器視覺檢測系統等設備,為企業解決了多項實際難題,深受企業贊譽。此外,其師生共同研發的自動化視覺檢測設備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長江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團隊正在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以及深度產教融合道路上積極探索出長職方案,同時積極打造職業院校計算機視覺應用領域的高地。
在機器視覺實訓臺前,長江職業學院2024級人工智能技術專業學生楊子儀、蔡奔正專注地調試著機械臂裝配程序,感慨道:“過去學算法像霧里看花,現在能看著攝像頭識別結果調整參數,理解深刻多了。”這種“做中學”的沉浸式體驗,正是該實訓室設計的核心理念。
隨著國家“人工智能+”行動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正迎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打造的不僅是一個硬件堆砌的實驗室,更是一個產教融合的創新生態。未來將與多家高科技企業深度合作。”長江職業學院機電汽車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劉紅偉表示,該實訓室突破了傳統教學的范式,構建了“技術認知-算法驗證-工程實踐”的閉環培養體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悉,該實訓室可支撐機電汽車學院8個專業的10多門課程,年培訓能力可達2000人次。
這座充滿未來感的實訓室,猶如一艘駛向智能時代的方舟。當腦電波與算法共振,當微縮城市預見未來交通,長江職業學院正以創新實踐積極回應“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育人”這一時代命題,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張俊 黃竹青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