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鏈長+鏈主+鏈創’機制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人工智能產業鏈”有關情況。
記者現場獲悉,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約516億元,同比增長32.6%,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湖北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湖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力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省經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曉華介紹,湖北圍繞實現這一目標細化政策,出臺了“技改13條”“數字經濟新15條”等政策措施,圍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揭榜掛帥等方面予以資金獎補;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智能芯片、大模型技術的研發突破,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拳頭”產品。
呂曉華舉例說,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發布“紫東太初”大模型2.0版,打造全棧國產化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座;先后引進騰訊、曠視科技、海康威視等一批人工智能領軍企業落戶武漢。支持庫伯特科技、傳神語聯網等一批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加速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較為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
截至目前,武漢市人工智能企業數已達650家,較去年底增長35%。其中,上市企業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1家;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試點示范。鼓勵制造業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全要素、全流程智能化升級,17家企業入圍國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名單,全國排名第2;39家企業入圍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名單,全國排名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