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全國上下都投入了同病毒的抗爭之中。足不出戶升學的日子讓大學生們在要適應網課生活之余更生出了對于國家,對于自身未來的擔憂。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學生茅心雨也不例外,今年已經升上大三年級的她,除了必要的專業學習,在疫情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上投入了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每年3月,都是全國大學生緊鑼密鼓地籌備各類創業創新競賽、推動各項創業計劃落地的時間。從大二開始就積極參與各項創業比賽的茅心雨憑借久經賽場的經驗和對疫情走向的密切關注,覺察出疫情之下的問題與商機。
圖 合作果農的水果展示
“扶貧攻堅”、“大學生電商”等命題一直是競賽場上的熟面孔,而疫情當前農業發展受阻的困境更加明顯,今年關于助農的電商賣貨平臺勢必成為更加熱門的主題。如何能夠沿著幫助農業脫困這條主線,走出一條新的路是茅心雨苦思冥想的問題。然而偶然間,一條同學抱怨“家里蹲”的朋友圈給了她意想不到的啟發——為什么不能開發一款吸納大學生銷售人才的營銷平臺,使參與其中的大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呢?
于是她迅速聯系了同為在校大三生的同學潘美鈺,兩人進行了頭腦風暴,一錘定音。經過接連幾天的挑燈夜戰,一款名為“果銷實驗室”平臺的雛形計劃最終誕生。大致方向梳理完畢后,兩人馬不停蹄地開始尋找團隊的其他成員,并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物色合適的果園。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組成了八人的競賽團隊,在純線上溝通的情況下同兩家專業農業合作社達成了合作意向。
作為主要運營人的潘美鈺,除了在平臺的搭建上盡心盡力,還常常需要指導新成員的工作。由于團隊成員中有第一次接觸創業項目的大一學生,潘美鈺常常在結束緊張的課業之后,還要為逐條為團隊成員的工作進行批注,動輒幾個小時的騰訊會議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
“我們是一支年輕的團隊,這意味著挑戰,卻更代表著朝氣和未來。”潘美鈺如是說。比起比賽成績,她更看重的是項目的傳承和發展。2020年六月,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果銷實驗室”獲得了國家級A級立項認證。同時于華中師范大學創新創業成果助推計劃中代表信息管理學院作為優秀項目推薦至創業學院,“得獎不是目的,我們需要在各個類型的競賽或立項的錘煉中暴露項目本身的問題,逼迫自己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潘美鈺對團隊成員們這樣說道。
對于團隊的未來發展,兩位主要負責人已經有了更深層次的規劃。這支充滿朝氣的隊伍在未來將以更昂揚積極的心態迎接后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