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際奶農聯盟IFCN出爐了2019年全球奶牛養殖TOP10榜單,以奶牛養殖集團年產奶量計,蒙牛近年來戰略投資的現代牧業以128萬噸的年產量位居全球第二,圣牧高科以66萬噸位列全球第九,兩家合計已達到了全球TOP10牧場產量的22%!這可是近期中國養牛界最振奮人心的一件事兒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完全知道這份養牛界“福布斯”榜單的份量。從小的方面說,相當于蒙牛戰略投資的牧場,養牛養到了世界級水平;從大的方面說,在全球乳業百余年的工業化過程中,相當于中國乳業只用20余年就在奶源上占據了重要一席。
(2019全球奶業養殖TOP 10排行榜,數據來源: 荷斯坦官方微信)
同頻共振 奶產量建設持續提升
在全球乳業格局中,中國乳業一直是“獨特”的存在!
多數歐美乳業發達國家產業發展模式采用的是“總-分-分”,簡單點說,就是上游奶源牧場對全產業鏈起到重要的統領作用,控制加工與銷售,最終觸達消費者,而中國乳業則是中游加工環節率先崛起,再向上推動牧場品質化發展,向下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健康乳品的“分-總-分”形式,生產加工企業在鏈條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兩種模式各種千秋,而“中國模式”的好處在于,乳企作為主導者,可以把“養牛”從一開始就融入進全產業鏈的發展,實現牧場建設、標準把控等環節,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與全產業鏈同頻共振。因而乳企規模越大,牧場的產奶量就越高。
蒙牛就是明顯的例子。作為世界乳業十強,戰略投資的現代牧業和圣牧高科的產奶量近幾年一直在提高——現代牧業的母牛存欄數量今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年產量僅比榜首的沙特企業少19萬噸;而圣牧高科日常鮮奶則占據了國內有機奶市場大半江山。
突破瓶頸 把品質生態放在首位
此次TOP榜單還有一個讓所有中國乳業人都興奮的意義在于,揭示了困擾行業發展的長期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
中國馬上要成為全球乳品消費國,但“卡脖子”的瓶頸是奶源自給率不足。很多乳業人畢生精力都投入在奶源建設,而榜單顯示TOP牧場的中國產奶量合計已至333萬噸,占據了總量的38%,這些牧業人的辛苦沒有白費。
而且他們一直把品質和生態放在首位。以現代牧業為例,在創立之初就確定以“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一體化”為發展模式,提前實現了全產業鏈、各環節零距離無縫鏈接,并在生產過程中以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帶動產量。
(現代牧業綠色牧場)
而圣牧高科在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沙漠全球首創了“種、養、加”一條龍沙草有機循環產業鏈,形成了有機種植、有機養殖、有機加工的封閉循環的有機生態圈,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機奶源供應商,“圣牧全程有機奶”更是成為首家獲得國標和歐盟有機標準雙認證的牛奶品牌。
(圣牧高科在一片沙漠中建起綠色牧場)
創新賦能 后勁保障高質量發展
外界好奇的是,TOP牧場中為什么有兩家都是蒙牛戰略投資的企業?這并非偶然,除了蒙牛實現了上游與整個產業鏈同頻共振外,不斷創新賦能也是“獨門秘訣”。
蒙牛曾發布了“奶業振興136工程”,通過“數字奶源-智慧牧場”、“愛養牛集采平臺”和“奶牛研究院”等多個創新平臺,以數字化、網絡化、產學研一體化的方式持續助力牧場實現精細化、精準化管理,降低牧場運營成本,提升牧場運營效率。
(蒙牛數字化智慧牧場)
同時蒙牛還讓乳企的運營專家通過協同平臺,為牧場提供線上及時幫扶,做到不利信息及時預警、行業資訊及時同步等,為牧場運營提供更好的支持。對此,蒙牛總裁盧敏放曾表示,世界范圍中還沒有其他的乳企,能夠做到大規模、低成本、高品質,持續地從牧場源頭開始,完成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蒙牛是中國牧場高品質建設的重要推手,也不難理解蒙牛一直把實現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當做自己實實在在的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