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買東西得上街,現在好了,手機一點網頁一看,想買什么就點什么,還能送貨上門?!眻F風縣村民諶志紅帶著孩子來到淘寶服務站,樂呵呵地說:“服務站開張一年時間,我買了四五千塊錢的東西,小到鍋碗瓢盆,大到冰箱、電視......”
團風縣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素有“鄂東門戶”和“小漢口”之稱。建縣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產業化思路發展,現已基本形成優質稻、油菜、花生、瓜菜、畜牧為主的農業五大主導產業,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和“紡織之鄉”。
自2014年實施精準扶貧工程以來,團風縣針對信息不暢、一品多牌、收購商販壓價等問題,大力發展電商扶貧,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和舉措,推出了“站點+合作社+貧困戶”新模式,力促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集中打造“大別優品”縣域公共品牌,實現當地農產品的統一商標、統一宣傳、統一包裝;幫助本土涉農企業和農戶搭建了京東中國特產、團風扶貧館、淘寶中國特產團風扶貧館、有量團風縣特產館等十幾家線上渠道;建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逐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倉儲、物流體系及物流信息管理平臺,解決電商發展“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難題等。2018年,團風縣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電商+站點”,把發揮農村電商服務站作用融入電商扶貧體系,工業品下行及代購業績翻番,服務站收入水平均衡提升。全縣設立的157家農村電商服務站,服務覆蓋率70%,與貧困戶簽訂銷售合同,土雞蛋、馬蹄、軟萩粑、土豆、蓮米等達成線上協議,解決了貧困戶農產品銷售問題。
“電商+合作社”,通過村企合作、能人引領等方式,團風縣涌現出洪崗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銀連水生蔬菜專業合作社等多家產業扶貧龍頭合作社,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經營模式,打通了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的通道。
“電商+貧困戶”,堅持將發展農村電商與實施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抓培訓、強保障、增就業、興產業,吸引貧困群眾融入電商產業鏈經營,截至2019年底全縣電商從業人數達1.2萬人。各種涉農電商大型戶外廣告、物流配送和公汽流動廣告、過街橫幅及各式招貼在城鄉涌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氛圍不斷濃厚。
電商引領脫貧致富路。據了解,馬曹廟百福寺村貧困戶何凱成為村淘合伙人后,一年完成代購金額51萬,收入4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2017年,共有6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電商產業就業,其中9人在農產品上行創業中獲專項扶持資金20余萬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眻F風縣商務局副局長周金平表示,這些都為今后的電子商務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團風縣將進一步做好“以電商促轉型、促上行、促扶貧”,讓“互聯網+”成為團風新農村建設的新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