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動請戰,沖鋒在前,在漢陽區永豐街董家店、三眼橋、燎原、磨山四個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黨員干部職工為社區和居民送去暖心支援。在不動產登記后方,登記人恪守職責,工作不斷檔,服務不缺位,及時響應群眾訴求。在倡議號召下,登記中心和黨員干部職工累計自愿捐款捐物92906元,并聯合民建江岸區委抗災救助、募集物資。不動產登記人用實際行動積極投身到疫情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堅強力量,涌現出一批先進事跡和個人。
大疫面前,社區就像他第二個家
徐舟是武漢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第五黨支部的普通黨員,接到下沉社區任務的那晚他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終于可以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緊張的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萬一感染了怎么辦?年逾古稀的父母得知消息,默默地為他收拾了一間房,讓他單獨隔離;讀一年級的兒子拿著拖把拖地,說是為他“消毒”;妻子把車鑰匙交給他,關切地說:“你平時很少開車,路上一定要過細啊!”
他所在的支部負責漢陽永豐街磨山社區的下沉工作。該社區的磨山港灣三期小區有5棟住宅樓,樓層均為31層。小區實施封閉化管理后,上門排查體溫和分菜送菜成為他們的工作重心。為了數據準確全面,只要有居民體溫漏報或異常,他們就會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上門排查,一層層爬樓梯,身體較胖的他總是隔著口罩氣喘虛虛敲開每家每戶的門,遇上不理解的群眾還要多說幾句好話才開門。
2月27日,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磨山集團采購了2萬斤蔬菜分給社區居民。徐舟戴著口罩,穿著防護服,整整3小時,一共提了1000多袋。口罩濕了,眼鏡花了,防護服破了,鞋子濕了,都不管不顧,干得熱火朝天,把蔬菜分到每戶居民家中。
下沉近一個月,他說早已對社區“了如指掌”,社區就像他的第二個家。通過協助社區網格員電話排查體溫、建立了網格信息群,社區每戶家庭的基本情況都已摸清,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斷完善和提高讓居民感受到大疫面前時時刻刻有“溫暖”。
暖心幫扶,讓一線干警無后顧之憂
羅毅是武漢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第三黨支部的普通黨員,愛人是武漢市中醫醫院醫務人員,自抗擊疫情戰打響以來,便一直在醫院治療隔離患者。作為一家之主的他理應承擔照顧家人的重任,但在看到黨員下沉社區的報名表時,他還是希望像愛人一樣,為抗疫出一份力。他下沉的漢陽燎原社區,有一個特殊的家庭——住在四棟的老李夫婦。老李的兒子是90后,去年畢業考入市公安局從事治安工作。那天,他在值守的小區門口,看到老李夫婦忍著不舍的淚水把兒子送走,奔赴防疫一線。
下沉就是要沉下心,就是要走進群眾的家里,走進群眾的心中,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羅毅決定,除了每天的社區下沉工作外,他要主動承擔起老李家的日常生活和困難幫扶,讓身處一線抗疫的小李沒有后顧之憂。在值守點工作期間,羅毅每天和老李家聯系,用便簽紙上記錄下他們的需求,再去超市采購送去。輪休時,羅毅也會一直關注著老李的消息,并第一時間回復和解決。老李夫婦的兒子電話中得知下沉黨員解決了父母的實際生活困難后,心中充滿感激,自己也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
疫情當前,群眾訴求是第一要務
“叮咚”一個微信提醒傳入登記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趙楠同志的耳朵。作為普通下沉社區黨員,他正忙碌地為下沉社區——漢陽區董家店社區居民團購青菜、查控小區出入人員、協助購藥等工作。
微信鏈接是轉發市長專線的轉辦件。信訪人訴求:“公司想查詢年前訴訟土地目前的狀況,土地在武昌區,法院文書已經到了,是在武漢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寥寥數語無法把握信訪人的真實訴求。
疫情當前,群眾的訴求是第一要務。作為登記中心第一責任人,及時與信訪人電話溝通,了解到該公司所涉地塊于2020年1月20日由法院送達解封文書到市民之家窗口,1月23日武漢“封城”,不知道是否已經解封。信訪人心情十分急迫,土地解封直接影響年后公司運作。了解情況后趙楠同志迅速組織法規科、檔案室、登記窗口聯動信息,短短2小時電話回復信訪人:“法院解封文書送達后,一個工作日即可完成解封,請他放心”。快速的回復,讓他吃了一顆定心丸,表示在抗擊疫情期間可以開始項目運作的前期工作,一旦武漢疫情好轉,立即可以組織力量快速復工復產。
“抗疫不停歇,服務不缺位”。自疫情發生以來,登記中心黨員干部職工克服各種困難,有的愛人進駐醫護戰“疫”一線,有的兒子正處在緊張高考備戰,還有未滿周歲小孩和體弱多病的老人留置家中……組織有召,我必答“到”。這是不動產登記中心黨員同志們牢記使命、堅守崗位的一個個生動縮影。(通訊員: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