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這次抗疫,世喜員工都著了魔!
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對抗疫情之際,口罩、防護服、隔離衣等醫療物資依然十分緊缺,并且多地出現低齡兒童感染的確診病例,最小的確診兒童僅九個月大。世喜在疫情爆發之初便積極響應,成立應急小組溝通各地企業供應商,反復查詢核驗廠商資質,用行動全力守護疫區兒童和家庭的健康。至此,我們捐贈的三批醫療物資均已送達一線,捐贈總額累計已達72萬元。
故事一,爭分奪秒,這是一場戰役接力賽
2月10日,在得知武漢兒童醫院隔離衣缺口在2萬左右,醫護人員也沒有足夠的N95口罩之后,也擔心僅有捐款后物資不能直接到位,我們決定為這家全湖北唯一一家兒童疫情定點救治醫院直接購買物資。期間,我們抱著一線希望與一些廠家進行溝通。由于全國的防疫物資都有庫存不足、物資標準不符等原因,中途又不得不放棄了一些不符合標準的物資。
從信息發出去的那一刻起,每個人的手機就成了一部燙手的熱線。在進行漫長的搜索過程中,多次碰壁并沒有讓我們退縮,發動一切企業內部及外部資源從凡是有可能的途徑,繼續按照官方的醫用物資標準繼續尋找廠家。在經過一一參考和斟酌,與醫院物資審核組反復對比確認物資的資質以及標準之后,最終通過各方的對接,從有資質的渠道方購買到了珍貴的防疫物資。
在我們的三次捐贈行動中,近有200人加入了這場抗疫接力行動,直到所有反復查詢核驗通過的物資成功送達,最終拿到了醫院確認的接收函,才算完成一場漫長接力。時間就是生命,能做的就是快一點,再快一點!在特殊時期,世喜匯聚點滴愛心,組成了一張細密的網,用行動筑牢疫情防線。
故事二:疫情當前,沒有人是局外人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約翰·多恩
世喜王總是地地道道的拜泉人,他覺得自己有義務為戰“疫”貢獻力量。疫情爆發之初,他便領導公司同事忙而不亂地安排了捐贈工作,上上下下打出了近100通電話和微信語音通話。王總說,“在阻擊疫情的路上,我們擁抱了太多人的善意,70(72)萬雖然不多,但是我愿意盡我所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支援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也為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做貢獻。”
在特殊時期公開渠道信息量大,一些偏遠地區的呼救聲容易被淹沒,因此世喜還為拜泉縣、固安縣等疫區捐贈急需的抗疫物資,緩解了偏遠地區物資緊缺問題。“道遠且長,雖遠必達;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疫期之下,我們或許能從自己的行動里獲取一些更為篤定的力量,在災難面前變得從容而鎮定。
在這段時間里,市面上的口罩、手套、額溫儀、防護服、消毒劑,以及朋友圈各種信息真假難辨,各種物資良莠不齊,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的醫衛人士。我們總結出的經驗是快速反應很重要,捐贈物資務必核對是否符合官方公布的醫用標準或詢問專業人員,對于無法證明符合國家標準的醫用物品,醫院無法接受。
故事三:在我們眼中,還有另一個故鄉
在世喜員工們的眼中,武漢也許早就變成了另一個故鄉。從2月10日得知武漢兒童醫院物資緊缺時,世喜的員工將搜尋到的所有渠道都聯系了一遍,為了完成物資籌備和轉運任務連續奮戰了8天8夜,還發動了家人和朋友來幫忙。在我們組織龐大的工作群,每個人都隨時關注著群里的動態和信息。大家共同心愿是:“等疫情過去,所有人一起摘下口罩,去室外充分品嘗新鮮空氣的味道。”
休假在家的十幾天里,除了睡覺時間,世喜本次物資捐贈的負責人遲鴻亮一直守在電腦前幾乎沒動過,心中充滿了擔憂和焦慮。每天看著疫情數字蹭蹭上漲,一邊用電話和微信開始工作,有時直到凌晨才能休息。在第一批隔離衣找到后,他先將產品標準發給醫院的聯絡人,等進一步確認符合使用要求后,當天就將款項打給了廠家。
“從2月10號到今天為止,我還沒好好休息過,這個春節過的確實比較累。但是我們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就是使出洪荒之力也要辦好。”直到2月25日,最后一批捐贈物資順利抵達投入使用,遲鴻亮才松了一口氣并且稍微感到輕松,但也只是一點點而已。他想,冬天從我們這里奪走的東西,春天應該會交還給我們的吧?
共克時艱,世喜品牌一直在行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也許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這些力量聚集在一起,足以溫暖每座城市。我們愿盡最大努力,攜手各方,眾志成城,守護孩子平安。最后,祝愿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長健康平安、共待春暖花開。世喜和您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