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企業資訊
蒙牛攜手營養專家上線防疫科普,含益生菌類乳制品多喝有益
2020-02-22 14:31:15   來源:劍客網

  日前,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食品與營養健康產業分會聯合蒙牛集團等會員單位發出的《天天飲奶 健康中國人》倡議,建議國民多增加酸奶等發酵乳制品的攝入。近些天來,蒙牛聯合眾多營養科學專家,從科學科普角度為為大眾奉上更多營養科普知識。2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慧教授發布《微生態調節劑與肺炎防控》一文,從微生態調節角度為大家分享。

  以下為央廣網刊登的專家全文:

  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0年2月4日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將微生態調節劑列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措施中,建議“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專家指出,“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用于被感染者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增強腸粘膜屏障功能,促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T淋巴細胞以及NK細胞的分泌表達,以提高呼吸道和腸道粘膜免疫與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力,預防繼發性感染。早在 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改善腸道微生態營養”的相關研究就被列入其中。那么,什么是微生態調節劑?微生態調節劑包括哪些?它們在肺炎防控中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微生態調節劑及其健康效應

  微生態調節劑 (Microbioecologics),是根據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其代謝產物或生長促進物質所制成的制劑,通過酶作用、抗菌、黏附定殖及生物屏障等作用來調整和保持微生態平衡,改善宿主的健康狀態。微生態調節劑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以及益生菌與益生元的混合制劑合生元等。

  益生菌

  1965年,科學家Lilly·D.M.和Stillwell·R.H.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論文時最先使用益生菌(Probiotic)這個定義來描述“一種微生物具有促進其他微生物生長的作用”。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將益生菌重新定義為“足夠數量的、能夠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主要來源于乳酸菌屬、雙歧桿菌屬、鏈球菌屬,也包括一些具有益生作用的酵母菌等。益生菌的健康效應包括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生長繁殖, 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癌癥, 降低膽固醇, 合成人體必需維生素,促進礦物質吸收,延緩機體衰老等。科學研究表明,微生態調節劑通過維持腸道的微生態狀態、調節免疫反應來抑制疾病的發生。當腸道內存在有益生菌時,可與腸黏膜相互作用,形成生物學屏障,構成微生物在腸道定植的阻力,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同時,激活免疫細胞產生免疫因子,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

  益生菌制劑藥品有單一活菌制劑、多菌種制劑、死菌或細菌代謝產物制劑等。按菌株來源和作用機制分為原籍菌制劑、共生菌制劑和真菌制劑。原籍菌制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于人體腸道原籍菌群, 服用后可以直接補充原籍菌,發揮作用,包括雙歧桿菌、乳桿菌、酪酸梭菌、糞鏈球菌等;共生菌制劑所使用的菌株來源于人體腸道外,與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能夠促進原籍菌的生長與繁殖,或直接發揮作用,如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腸道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益生菌制劑,應避免與抗生素同時服用,以免影響作用效果。

  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是以益生菌為主要功效成分,攝入足夠數量時對人體健康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產品。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在其保質期內每種菌的活菌數目不得少于106CFU/mL(g)。功能主要包括調節腸道菌群、增強免疫力、通便等。主要劑型為粉劑、片劑、膠囊、口服液等。

  除了直接服用微生態制劑,日常飲食中可以補充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乳制品是益生菌應用最多的領域,約70%的益生菌應用于乳制品中,如酸奶、乳酸菌飲料、干酪、奶粉或冰淇淋等。酸奶是乳制品中應用益生菌最多的產品,保加利亞乳桿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嗜熱鏈球菌、植物乳桿菌、干酪乳桿菌為酸奶常用菌種。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活菌數通常在1×107CFU/mL(g)以上。每天堅持喝適量酸奶,可以維持腸道正常菌群平衡,調節機體功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乳酸菌發酵酸奶在對抗致病菌的過程中具有保護腸道上皮細胞完整性的功能。

  干酪也是益生菌的良好載體,固態致密的結構為益生菌的存活提供更好的厭氧環境,在胃液中對益生菌提供額外的保護。干酪營養豐富均衡,它相當于把原料奶的營養成分濃縮了十倍左右,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基本需求。

  除了乳制品,一些谷物、果蔬發酵飲料也是富含益生菌的產品,其他益生菌食品還包括發酵豆制品、肉制品、泡菜等。

  益生元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而能夠被宿主體內的菌群選擇性利用并轉化為有益于宿主健康的物質,生理功效包括調節腸道菌群,促進雙歧桿菌生長,提高免疫力,抑制致病菌,改善便秘,調節脂類物質代謝等。功能性低聚糖是常用的益生元,具有增殖雙歧桿菌功能,常被稱為雙歧因子,其在小腸中不會被消化,作為膳食填充劑或構成結腸細菌的底物,有助于短鏈脂肪酸產生和pH降低,對病原微生物數量減少產生重要影響。常見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菊粉等。低聚果糖廣泛存在于谷物、水果和蔬菜中,如大麥、番茄、洋蔥、香蕉、蜂蜜等,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益生元之一,具有對雙歧桿菌的促進作用和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大豆低聚糖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尤其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大豆低聚糖中的水蘇糖和棉籽糖是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可抑制腐生菌的生長;低聚異麥芽糖少量地存在于傳統的發酵食品如醬油、醬類、日本清酒,以及蜂蜜和果葡糖漿中,定期攝入一定量的低聚異麥芽糖能夠提高腸道中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的數量及比例,同時降低某些致病菌如梭狀芽孢桿菌的數量。低聚半乳糖是人體腸道內常見的青春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嬰兒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可以調節腸道微生態平衡。成人每天攝取 5-20 g 的低聚半乳糖一周后其糞便中雙歧桿菌數大大增加。

  哺乳動物的乳汁是低聚半乳糖的天然來源。低聚半乳糖還可以增加腸道乳酸和短鏈脂肪酸的濃度,抑制病原菌生長。工業中功能性低聚糖主要直接或間接從甜菜、牛奶、淀粉、菊粉等天然原料中提取、通過酶法和化學法合成等方式獲得。益生元可以克服將益生菌引入腸道的諸多局限,可以在發酵乳制品中與益生菌復合使用,在飲料、焙烤制品、膳食補充劑、糖果及嬰幼兒食品中也有著廣泛應用,是保健食品的重要功能原料。

  膳食纖維、多糖等也被證明具有益生元功能。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蘋果、芒果、橙子、蘆筍、花椰菜、胡蘿卜、花生、豆類和燕麥,而不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香蕉、漿果、菠菜、谷物以及糙米和全麥面包中。其他類益生元,如抗性淀粉等,廣泛地存在于馬鈴薯、香蕉、大米等天然食物中。

  合生元

  合生元(Synbiotic)又稱為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或再加入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通過兩者的組合,得到加和或協同效應。益生元的添加會使益生菌的存活率顯著提高,有利于增加活細胞的攝入量,使益生作用更顯著持久;同時攝入的益生元不僅可以刺激所攝入益生菌的生長,還可以選擇性刺激結腸中固有有益細菌的生長,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王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色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制服丝袜综合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你懂的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