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周結束的湖北省“兩會”上,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披露出了2020年的一系列工作重點,其中就包括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湖北省表示,2020年將加快建設10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壯大20條核心產業鏈,打造3家至5家千億元級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壯大50家左右百億元級龍頭骨干企業,培植一批專精特新的單項冠軍和行業“小巨人”。
湖北省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雄心壯志建立在本身雄厚的實力基礎之上,而湖北省制造業的明星莫過于武漢,特別是有“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近日,21世紀產業研究院對外發布2019中國智能制造指數(CIMI,Chin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ex)報告,從政策環境、產業環境、產業發展、綠色制造等指標出發,展現出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全景圖。武漢市在衡量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指數、工業企業經濟指數等要素的產業發展指數中排名第六位,體現出了中部城市的發展實力與潛力。
武漢和光谷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眾多領軍企業匯聚一處所形成的完整產業鏈和集群效應。近年來,武漢新興產業發展與投資均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9%和12.2%,增速同比分別加快8.1個和2.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武漢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31.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3.5%,以“芯屏端網”項目投資為主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0.3%。2019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第一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武漢市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等四個產業集群入選,數量與上海市并列第一。這也意味著無論是政策指導和支持、產業基礎建設還是信貸支持,武漢的產業集群效應都將被進一步放大,從而給區域和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紅利。
此外,武漢也積極提出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戰略構想,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和兩地資源,集聚一批包括世界制造業500強和國內制造業100強在內的大中型現代制造業企業和知名品牌,建設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現代制造業基地。這也為武漢市智能制造的發展提供了相當動力。
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在武漢扎根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齊聚武漢的過程就是這一發展路徑的有力例證。該基地由聯想集團于2012年在武漢光谷投資設立,并于2013年底建成投產,是集研發、制造和銷售于一體的移動互聯產業基地。目前,聯想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手機整機產量占整個聯想集團每年4000萬產量的六成,并出口至全球60 余個國家與地區。2018年,該產業基地實現出口約53億美元,約占湖北全省出口總額的15.5%,占武漢全市出口總額的27.3%。
聯想武漢產業基地 | 圖
不僅如此,聯想武漢基地的龐大規模以及遍及全球的銷售網絡,也吸引了一大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來武漢。曾經并不具備生產手機等電子產品完整產業鏈的武漢,如今不僅擁有包括奇宏光電、裕同、新寧、海晨等聯想合作伙伴落戶,還擁有顯示屏制造商武漢天馬、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企業。
目前,聯想武漢生產基地生產線上的新技術利用率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IoT、5G、大數據、云平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均已經被應用到聯想武漢產業基地的智能化建設中。如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實現在數字化平臺中模擬生產、調整參數,還可以通過VR、AR等指導員工作業。值得注意的是,聯想武漢產業基地的自動化硬件自研開發率已經達到80%,其中武漢基地生產線上的系統是完全由聯想自研完成。這就意味著在武漢生產基地上獲得的寶貴經驗,可以形成一套標準化能力對外輸出。
聯想武漢產業基地 | 圖
2019年,聯想集團成立了全新獨立運營的數據智能業務部(DIBG),正與武漢產業基地形成合作,將為武漢市內大型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能力?!八月撓朐谖錆h的業務除了傳統制造之外,也有新的業務單元?!? 聯想MBG中國區制造高級總監齊岳指出,“它既能幫助我們內部工廠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也在助力武漢、湖北,甚至服務于湖北之外?!?/p>
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由之路。產業集群中像聯想武漢生產基地這樣率先實現智能制造的企業,可以將自身轉型升級經驗輻射至本地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實現高質量制造業的協同發展。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支撐,智能制造的發展在當下我國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引領與帶動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出現更多的武漢光谷和聯想武漢產業基地,充分釋放產業集群的發展紅利,讓中國經濟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