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本月20日起,中心城區實行“白條禽上市”,菜市場再也不能夠現場宰殺銷售活雞、活鴨等禽類產品。得知這一消息,不少老姨爹、姨媽心里不由嘀咕:買了幾十年的活雞、活鴨,為啥要宰好了再賣?8月18日,來自市畜牧獸醫局、市疾控中心、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三位專家,對市民的疑問進行全方位解答。
畜牧專家:掃二維碼追溯所有信息
“活禽宰殺后會在其腳部戴一個腳環,上面有一個二維碼,二維碼里記錄了這只家禽的所有相關信息,市民在購買時用智能手機掃描這個二維碼,可以知道這只家禽的品種、產地、來源、屠宰時間、屠宰單位、檢疫單位、相關證號和運輸信息等。”市創衛辦執行副主任、市畜牧獸醫局局長歐陽金旭介紹,腳環是一次性的,戴上就取不下來,二維碼上還可以顯示這個腳環被掃描的次數,市民購買時可留心該禽被掃描的次數,如果過多則代表這只腳環被反復使用過,要提高警惕。目前腳環設置了五種顏色,土雞、肉雞、鴨等分門別類,各用一色,以后市民購買時看到顏色就知道是哪一種禽肉。
有些老姨爹、老姨媽不會用智能手機怎么辦?歐陽金旭說,可以到示范店里購買,市政府將引導商戶入店經營,將在每個市場至少建一個示范店,示范店要求檢疫合格證上墻公示。
歐陽金旭對記者說,目前中心城區有荊州博遠禽業和小胡鴨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家禽定點屠宰企業。
疾控專家:從源頭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黃繼貴介紹,實行“白條禽上市”主要是為了從源頭斬斷禽流感等疾病傳播的途徑,減少現場宰殺對環境的污染,確保市民食品安全。
據介紹,2013年以來,發現的禽流感病人絕大部分都有活禽市場暴露史,菜市場是禽流感傳播的一個高危險因素。此外,活禽宰殺時,有的環節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宰戶用松香(致癌)拔毛、瀝青(致癌)脫毛、雞鴨注水,對生命健康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食品安全專家:符合要求的禽產品才能進入市場
市食藥監局食品經營監管科科長劉明軍對記者說:“我們將在市場上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更多銷售者和市民改變習慣,了解支持‘白條禽上市’工作。同時,加強與畜牧部門對接,把好入口關,必須符合要求的禽產品才能進入市場。”
實行禁止活禽交易屠宰和白條禽直接上市銷售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是創衛工作的具體要求,也是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措施,希望廣大經營者、消費者理解支持,自覺轉變經營方式和消費習慣,不要購買市場上的活禽和未經檢疫檢驗的不合格禽類產品,如發現此類違法違規行為,可以撥打12331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