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7月31日)上午,市長楊智在調研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公廁改造工作時指出,要堅持分類施策原則,高標準、快速度改造城區所有旱廁,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打下堅實基礎,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基礎設施。
楊智實地察看了賓陽樓、公安門、文化坊、杜工巷等幾處公廁。在察看賓陽樓、公安門、文化坊公廁后,連稱變化很大。他說,與先進城市相比,這些公廁還存在一定差距,但與改造前相比,進步很大,看來只要下定決心,真心實改,工作就能取得實效。他指出,一個城市是否文明,是否便民,可以從最基本的公廁服務看出答案。在旱廁改造過程中,不能只追求外觀美,更要注重功能全,利民便民。
座談會上,楊智指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百日攻堅時間已經過半,公廁改造任務十分緊迫。各級各部門要協同配合,加大工作合力,加快工作節奏,促進各項工作更好更快完成。
楊智強調,隨著社會發展,公廁不再局限于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在改造過程中,一定要著眼細節,提高標準,按照能使用50年要求及二類公廁標準來打造,比如公安門公廁,處于我市致力打造的環古城5A級景區范圍內,就要堅持以高標準進行打造。要分類施策,建設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宜改則改,對類似于杜工巷那種達不到驗收標準又難以改造的公廁,要堅決予以拆除,并結合區域改造工作,建設可移動公廁,作為過渡。要全面整改,找出短板,補齊短板,確保全面達標。要增強服務意識,在行政審批過程中實行“容缺受理”,在經費保障方面按需支付,加快改造速度。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知曉率、滿意度,爭取更多市民理解、參與、支持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市政協副主席羅清洋、市政府秘書長陳斌參加調研。
據了解,目前中心城區列入各區城管部門管理的公廁總量為271座,其中:水沖式公廁198座,旱廁73座。(記者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