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團結就是力量》唱出大江“泳”者的氣勢!鏗鏘有力、振奮人心的歌聲,將現場目光聚焦。16日8點40分,漢陽門碼頭,雄赳赳氣昂昂的第一方隊開始下水,“萬里長江橫渡”巨型標語在前領航,60余位選手劈波斬浪,奮力朝終點游去。
當28個群眾方隊全部依次下水,濤濤江面上,百余艘船只來回穿梭提供護衛,一千多名“泳”士中流擊水,肆意暢游!
時隔三年,千人競渡長江的雄壯場景,終于重現武漢渡江節。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豪情四溢的詩句,就像是一件穿越時空的禮物,書寫出暢游長江之感,也給武漢三鎮人民帶來延續了48屆的渡江盛會。
7月16日,第48屆武漢渡江節在長江武漢段舉行。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從武昌漢陽門1號明口碼頭下水,至漢口江灘三陽廣場起水,游程約6000米。這是2023年武漢渡江節群眾方隊橫渡長江的路線。共有1832名群眾組成28支方隊參與橫渡活動,這些方隊分別為紅旗儀仗方隊、企業方隊、青春渡方隊、海軍工程大學方隊、各區游泳方隊以及來自廣東、山西、江蘇等地的市外方隊。
這些方隊中的選手大多是來自各個游泳組織的高手,常年保持游泳鍛煉,盡管如此,想要在渡江節一展身手,還是要經過八次在公開水域的訓練。此外,在報名之前,每位選手都要經過嚴格的游泳能力測試,才有入圍資格。
參加男子搶渡賽的選手們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每屆渡江節的群眾橫渡項目,都吸引大量游泳愛好者報名,很多人專門從外地趕來,在他們心中,橫渡長江算是國內公開水域游泳活動的“天花板”,魅力十足,怎能錯過。
“這就是我們游泳愛好者的節日。今天從外地來了很多朋友,看到他們來的時候,我們整隊非常激動。因為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天下泳友,就像是一家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游泳協會的田斌群說。
參加男子搶渡賽的選手們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64歲的武漢人田斌群酷愛游泳,他自稱幾乎每天早晨都要去東湖或者江邊游泳,不久前還主動張羅起了單位的游泳協會。
“表面上看,武漢這么多游泳隊,(隊員)年齡都比較大。感覺年輕人工作壓力比較大,家庭負擔比較重,沒有多少時間來關注游泳。但其實,從我們游泳協會報名的情況來看,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渴望去江里、湖里游泳,熱情很高。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田斌群說。
參加女子搶渡賽的選手們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渡江節參與人群確實在變年輕。武漢市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姚欽安介紹,中老年群體曾一度占據渡江節主力,但自2017年開始,報名人群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渡江節活動參與者的年齡結構逐漸年輕化。
群眾方隊年輕面孔頗多,個人搶渡長江挑戰賽上,游泳小將們更是挑起了大梁。15歲的黃子琪、17歲的王寶駿分別以14分03秒、12分35秒23的成績奪得女子和男子組冠軍。
如今的渡江節,與其說是一場持續半天的“表演”,不如說更像是一場以“游泳健身”為主題的城市派對,持續影響、帶動全民參與。
參加女子搶渡賽的選手們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今年渡江節前后,武漢全市對中小學免費開放40家游泳館,約30萬中小學生以及家長可以免費參與游泳活動,還對3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免費游泳技能、溺水自救等知識培訓。此外,武漢還開發了游輪觀光等渡江節主題旅游產品,讓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能盡覽渡江盛況。此前渡江節還組織全民游泳快閃活動,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傳承渡江文化。
姚欽安說,在推廣游泳活動上,武漢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武漢一定要把渡江節堅持辦好,做好游泳文化推廣、后備人才培養,通過競技體育帶動全民健身發展。”
汛期的長江,水寬浪急,想要組織這場將近2000人規模的公開水域活動并非易事。記者在現場觀察,江上船只近百艘,護衛指揮船、水上醫療艇、救援艇配備齊全,岸邊碼頭的安保秩序井然,這些工作帶給選手、觀眾足夠的參賽安全感和觀賽體驗。
參加男子搶渡賽的選手們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參與組織渡江節十余年,最讓姚欽安感慨的還是長江環境的變化。姚欽安說,以前辦賽要排除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上游的沉渣,江上的破船、石墩子,以及岸邊雜亂的環境都讓人頭疼不已,光是鋪設上游攔截網、遮蓋破亂場景都要費去大量人力、物力。“長江大保護以來,水變清了,沿岸環境非常優美,現在辦賽幾乎不需要任何整治。”
渡江,渡著時代的變遷,也渡著武漢的發展。
從首屆活動至今,武漢渡江節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作為全國公開水域歷史悠久的群眾性公開水域游泳賽事活動,吸引著國內外游泳愛好者關注的渡江節已成為武漢的城市名片。
10點15分,第一方隊順利抵岸。三陽廣場起水點的凱旋門旁,歡呼吶喊聲通過擴音器響徹武漢兩江四岸。碼頭、大橋、江灘上的圍觀者們又一次見證,激情、勇敢的大江“泳”者成功橫渡長江。